詩詞鑒賞《姜夔·揚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①。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②。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④。過春風十里⑤,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⑥。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⑦。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⑧。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⑨。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⑩?
【鑒賞】 此詞寫于淳熙三年 (1176),年方二十一歲的詞人路經揚州時有感而作。
上闋寫詞人路經揚州時的所見所聞。詞一開篇就用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 這樣整齊的對偶句,追溯揚州昔日的盛況,用昔日的繁華反襯今日的凄涼,對比鮮明,情緒起伏。“解鞍少駐初程” 說明路過此地,稍事停留便要起程離去。“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昔日 “春風十里” 的揚州路,而今到處是薺麥叢生了。一個“盡” 字,把昔日繁華一筆掃盡,筆力剛健,足見其荒涼的程度。“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金人南侵,把揚州這個數百年的繁華勝地付之一炬。昔日 “名都”,只剩下了 “廢池喬木”,荒涼殘破不堪目睹了。連草木尚且不忍回首往事,厭談兵事,如此慘痛,人民就更不堪其悲了。“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黃昏本已讓人傷感; 又 “清角吹寒”,這就更讓人傷悲。“寒”、“空” 二字,既是寫景,又是言情。“清角吹寒” 是用聲響寫空寂,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梁·王籍《人若耶溪》)的藝術效果。
下闋寫詞人在揚州的心情和感慨。詞人不直言自己的感受,而說“杜郎俊賞”,“重到須驚”,以杜牧之欣賞力和表現力,料他今日重來,也會對揚州的破敗景象感到震驚。“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杜牧才華橫溢,寫過為人傳誦的描寫揚州的詞句,即使是他這樣的妙筆也難以表達此刻的憂傷心境。兩次跌宕,極言揚州的今昔變化對詞人的觸動之深。起落跳宕的形式,與感情的起伏不平和諧一致。“二十四橋仍在”,“念橋邊紅藥”,詞人選取了二十四橋、芍藥這兩種代表揚州昔日繁華特點的事物來寫。“二十四橋仍在”,只是昔日那旖旎迷人的風光不見了,只剩下清冷的月光在水波中無聲地蕩漾。這甲天下的芍藥花又開了,可是卻再沒有人來 “交口稱說”,再沒有人來插戴了。“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這也是 “庭苑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岑參《山房春事》) 了。借眼前景物渲染物是人非的感傷情緒。“仍”、“念” 二字,包含著詞人對往昔的留戀向往、對現實的悲傷惋惜之情。用冷月無聲、芍藥自開的無情,反襯出人的多情。表達了詞人感時傷世的憂郁情懷。“波心蕩”既是寫水波蕩漾,又是寫詞人心情的動蕩不安; 處處情景交融。
此詞巧妙地化用杜牧詞句,借其意境,起到了以昔襯今、今昔對照的作用,自鑄新辭,可以看出詞人煉字煉句的功夫很深。先著 《詞潔》 云:“‘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是 ‘蕩’ 字著力。所謂一字得力,通首光彩,非煉字不能,然煉亦未易到也。” 陳廷焯說:“‘自胡馬窺江去后……都在空城’,數語寫兵燹 (xian) 后情景逼真。‘猶厭言兵’ 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 (《白雨齋詞話》 卷二)。
上一篇:《柳永·戚氏》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趙以夫·揚州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