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上云如狗,一片頑石露粗丑。
苦竹叢叢一嶺煙,毛松落落千行韭。
道旁時榜趙州茶,室中不戒聲聞酒。
更問如之與如何,便是頸上重加紐。
又
少年曾盜子胡狗,父母不容親戚丑。
每到僧房索布衣,更向佛頭種蔥韭。
讀書十年未識字,持戒三生不斷酒。
恁有一般可笑人,逢著師尼便解紐。
這兩首詩是袁宏道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游覽杭州時所作。“云棲”指云棲寺,在杭州城郊五云山西,始建于五代。“蓮池上人”即明末著名禪師祩宏,俗姓沈,仁和 (今杭州)人。年17為諸生,32歲辭家剃度為僧,遍參諸方。后歸鄉(xiāng),見云棲山水幽寂,乃結(jié)茅三楹而居。居民共相布施,遂復(fù)寺院。祩宏早年深耽禪宗,后乃歸心凈土,講究老實念佛,但禪習(xí)并未盡除,曾以 “狗”、“丑”、“韭”、“酒”、“紐”為韻,作《云棲積雪》詩,袁宏道至云棲寺訪問他時,見到這首詩,遂用其韻和作二首。
我們通常見到的禪詩,大多都是描繪禪院幽寂清凈的環(huán)境,贊頌禪師們大徹大悟、超凡脫俗的云水情性,往往籠罩著一種莊嚴清幽的氣氛,給人以神圣靜穆的感覺。但袁宏道的這兩首和祩宏禪師的詩,情調(diào)卻與此迥然不同。它所描繪的佛寺周圍的環(huán)境是這樣的丑陋: 天上的云彩奇形怪狀,一片僵硬的石塊亂七八糟堆在山頭。寺旁的竹是苦竹,東一叢,西一叢; 松則是毛松,稀稀落落,毫不給人以挺拔勁節(jié)的美感,望去簡直像一片韭菜。第一首的后四句和整個第二首都是寫僧人,而他們的形象也竟是如此粗俗狼狽。他們在道旁設(shè)攤賣茶賺錢,在寺院里也不遵守佛家的戒律,經(jīng)常喝酒,少年時就偷別人家的狗,以至父母親戚都嫌棄;讀書10年,一字不識,問他佛法,一句也答不上來;全然不顧僧堂中的規(guī)矩,對佛祖也毫不尊敬……
要理解這兩首詩,有必要了解一下禪宗的歷史。作為佛教之一支的禪宗,南北朝時期由菩提達摩傳入中國。盛唐時期,東土禪宗第六代傳人慧能開創(chuàng)了南宗禪,講究不立文字,直指本心,頓悟成佛,禪宗遂演化成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佛學(xué)流派。慧能的后代門徒們進一步發(fā)展了他的主張,倡言我外無佛,佛就在我心中,我就是佛,否定一切主體之外的佛祖佛法的存在,蔑棄佛教那種繁瑣的教義教規(guī)和修行方法,認為人們只要領(lǐng)悟到自心中的佛性,得大解脫,自由自在,便是成佛。于是禪師們極力高揚自我,呵佛罵祖,放情任誕,無所不為。如天然禪師曾取木佛像當(dāng)柴燒。宣鑒禪師說:“老佛(釋迦牟尼)經(jīng)三大阿僧祗劫,即今何在?活了80年便死去,與你有什么分別?他是丈夫,我何嘗不是?”義玄禪師說:“求佛求法,看經(jīng)看教,皆是造業(yè)。欲得如法見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著便殺,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始得解脫,不與物拘,透脫自在。”又說: “大善知識始敢毀佛毀祖,是非天下,排斥三藏教品。”宗杲禪師更以為“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淫無妨般若。”袁宏道詩中提到的 “趙州”,即唐時趙州觀音院的真際禪師從諗,他也是南宗禪的有名人物。曾有人問他“狗子也有佛性否”,他回答說“有”。又有人問他“如何是七世佛”,他的回答是 “要眠即眠,要起即起。”
南宗禪這種放情任誕的風(fēng)氣,在唐末五代時十分流行。唐末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懷海擔(dān)心長此以往,禪宗將不復(fù)成為宗教,乃定下一套教規(guī),用以約束禪僧,后代稱之為“百丈清規(guī)”。它逐漸為各禪院共同接受,于是禪師們的行為又變得較有節(jié)制。明代末年,隨著思想界反程朱理學(xué)思潮的興起,狂禪之風(fēng)又再度興盛。當(dāng)時的禪師和談禪之士大多不持戒行,呵佛罵祖,甚至 “以漁色為風(fēng)流,以殺人為好漢”。如葉晝評點《水滸傳》時就說,像魯達那樣喝酒吃肉,任性而行,就是成佛作祖的根基。像袁宏道這樣一些名士,也是一面擁麈談禪,一面沉溺酒色,他們所說的“佛性”,實際上不過是“自性”、“真性”的代名詞而已。他們談禪說佛,只是借此求得自我精神的解脫,并非為了一種宗教信仰。在他們眼里,不存在什么佛祖的尊嚴、佛法的靈光,相反,由于佛祖、佛法之類含有等級尊卑、禁戒約束的意義在內(nèi),與他們追求自我解脫、自由自在的要求相矛盾,于是他們也像對待世俗中的種種圣賢、禮法一樣,對之予以嘲弄。這就是袁宏道寫作這兩首詩的背景。讀讀這種詩,有利于我們認識禪宗的一個重要側(cè)面。
這兩首詩以“狗”、“丑”、“韭”、“酒”、“紐”這樣的字眼為韻,本身就帶有詼諧滑稽的意味。作者是步祩宏原韻而作,卻毫無拘束湊合之感,而是順手拈來、輕松自然,用語也不避粗俗,幾近口語,更給全詩增添了戲謔的色彩。總之,它們的形式特征與精神意蘊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一個放誕不羈的禪僧形象栩栩如生,詩人灑脫佻達的神情亦躍然于紙上。
上一篇:禪詩《達摩影石》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過仙游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