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上小樓 自適(四首)
王愛山
酒酣時乘興吟,花開時對景題。剪雪裁冰,擊玉敲金,貫串珠璣。得意時,自陶寫,吟哦一會,放情懷悅心神有何慚愧。
思古來屈正則,直恁地稟性僻。受之父母,身體發膚,跳入江里。舍殘生,博得個,名垂百世,沒來由管他甚滿朝皆醉。
黑甜濃坦腹眠,清涼風拂面吹。高臥藤床,鋪片蒲席,枕塊頑石。日三竿,睡正美,蒙頭衲被,起得遲怕畫不著卯歷。
開的眼便是山,那動腳便是水。綠水青山,翠壁丹崖,可作屏幃。樂心神,凈耳目,抽身隱逸,養平生浩然之氣。
這是一組抒發高雅情趣、歌頌幽居避世之樂的曲子,語言生動流暢,勢如涌云噴泉;風格活潑、多變。每一首都是用同一曲調譜成,反復回唱,能使所渲染的氣氛越來越濃。
第一首寫情趣。酒酣時吟詠,花開時寫詩,這是文人獨有的雅興?!凹粞┎帽?,擊玉敲金,貫串珠璣”三句,表面看仿佛是實指景或物,但仔細推敲,卻是用作比喻:用白雪寒冰比詩的幽雅高潔的意境,用金玉之聲喻詩的聲韻動聽,用串串珍珠喻詞語的燦爛奪目。這個比喻意味深長,詩既如此高妙,寫詩詠詩的人自然更不待說。“得意時,自陶寫,吟哦一會”是說,待到興致勃發之際,陶然而醉忘卻憂愁。為渲泄情性,便放聲高歌。段尾“放情懷悅心神有何慚愧”是說,縱情盡興地享受生命的歡樂,自然不會愧對生活!這一句似乎來得突兀,想必是作者用以回答對這種生活情趣的指責!
第二首寫作者對人生的態度。這是通過對歷史人物屈原的評說,曲折地反映出來的?!八脊艁砬齽t,直恁地稟性僻”是說:想起古人楚大夫屈原,竟如此一副古怪脾氣。稱屈原為屈正則,是出自《離騷》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之句。接下去就是對所謂壞脾氣的指責:好端端把父母給予的身體發膚舍棄了,縱身跳入江底,結束了殘余的生命,倒是博得個流芳百世,讓后人傳說。段尾“沒來由管他甚滿朝皆醉”是說:死得太沒道理,管他什么滿朝人都醉如污濁!這句話的內容是引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里屈原投江前的原話: “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這種對屈原的評論,大有點兒反傳統的味道;但作者指責,多怨憤之語,隱含著對屈原所處的污濁時代的詛咒,流露出對屈原以身殉國的痛惜、哀悼,充滿著對屈原偉大人格的敬仰。因而,他的指責屈原也正是對逼迫屈原至死的惡勢力的冷嘲,帶有借古喻今、感慨時政、鞭撻元王朝的味道。其實,作者又何嘗不是因為看到了忠貞不貳的屈原竟遭橫死,而更加堅定了幽居隱世的思想!
第三、四首都是寫作者對生活的最高理想與追求。概括起來說,前者(第一首)寫能自在任性地酣睡,便是快樂?!昂谔稹本褪切稳莺ㄋ雺?,裸露著身子高臥藤床,墊張蒲席,枕塊頑石,蓋張破被,一任風吹,日上三竿不起。作者心目中稱心歡樂的生活不過如此而已。常言“一睡解百愁”,一個只有在睡夢中才能找到快樂的人,恐怕他對身邊人事冷暖、官場黑暗早已厭倦了。段尾“起得遲怕畫不著卯歷”這句就證實了這一點,這句的意思是說:從不用像官府小吏一樣,天天要為按時簽到畫卯而不敢晚起。這淡淡的一筆,卻正是作者對封建統治者消極反抗思想的集中表現處。后一首則是作者對理想的隱身環境的描述:那里睜開眼到處見青山,挪動腳處處有綠水;高高的山和長長的水像重重屏嶂把這片樂土與凡塵俗世隔離,在這里聽不到車馬喧囂,看不到脅肩諂笑;在這里隱居,心情愉快,耳目清凈,最能養我胸中浩然之正氣。段尾“養平生浩然之氣”,也是全篇的結尾,作者要養的浩然之正氣,當是對元王朝的不滿,對富貴功名利祿的鄙視,以及對放達自在、恬淡無拘的生活的追求!
上一篇:雙調·折桂令憶別(十二首選三)·三|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王實甫|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