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液《擬古神女宛轉歌》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崔液
日已暮,長檐鳥不度。
此時望君君不來,此時思君君不顧。
歌宛轉,宛轉那能異棲宿。
愿為形與影,出入恒相逐。
這首詩的作者崔液,與其兄崔湜,都是武則天時期詩人。“宛轉歌”是晉宋時代的東吳民歌,這首詩是摹仿古代的“神女宛轉歌”。
這首詩不用一個典故,字句也很淺顯,可能是有意用接近民間口語的文字來寫作的。詩的內容是描寫一個女子,在屋檐上已沒有歸鳥飛過的傍晚,等待她的丈夫。但她的丈夫卻把她拋棄不顧。她唱起宛轉歌,想到既要“宛轉相隨”,哪能又分居兩地呢?因此,希望自己成為丈夫的影子,可以永遠跟隨他出入。
這一類主題思想,在我國詩歌中很多,一般稱為“閨情”或“閨怨”。光從字面上看,這些詩大多是描寫女人懷念丈夫或情人的思想情緒,可以被用來作為一種比喻。例如此詩的“君”字,可以理解作“你”,即丈夫或情人;也可以理解作“君王”,如果這樣講,這首詩的主題思想就成為一個沒有被君王所重用的官員的感慨了。由此可見,如果以為這個“君”字指的是丈夫或情人,那么這首詩的創造方法是“賦”;如果這個“君”字是指皇帝或任何一位政治人物,如宰相、節度使之類,那么這首詩的創作方法就是“比興”。唐代詩人常寫閨情詩獻給帝王將相,目的是求他們提拔薦舉。我們讀唐詩,必須了解以閨情詩為比興的習慣。崔液這首詩,可能也另外有針對性,而不是單純地描寫閨情。但是從文字外表看,還無法判斷它是賦,還是比興。
上一篇:李白《擬古十二首(選一)》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杜甫《旅夜書懷》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