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圖《退棲》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司空圖
宦游蕭索為無能,移住中條最上層。
得劍乍如添健仆,亡書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憐馬,支遁何妨亦愛鷹。
自此置身繩檢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這是一首抒懷詩作。作者生活在唐朝末年,朝廷政治腐敗,農民起義蓬勃發展,在他的思想里,消極遁世占了上風,于是棄官歸隱;遣興山林,自適閑吟,卻又不甘于此,壯心未已。首聯寫退隱,移住中條。中條,即中條山,西起黃河之濱,與華山隔河相望,向北由永濟市至運城市、夏縣、聞喜縣、垣曲縣等綿延三百余華里。這里的“中條最上層”,指王官谷,這里有司空圖別墅。在今山西省永濟市虞鄉鎮南中條山上。第二聯寫歸隱后以書、劍為友的生活。第三聯用燕昭憐馬、支遁養鷹兩個典故,表現出自己“退棲”而壯志未消的心境。燕昭憐馬,指戰國時燕昭王訪求賢士,郭隗對他說,古代有人以五百金為國君買死馬的頭,天下因此知國君肯出高價買千里馬,不到一年便得到三匹千里馬。現在您如想得天下名士,那就請先用我。這樣天下人便相信比我賢的人一定會受到您的尊重。于是,昭王重用郭隗,尊他為師。事見《戰國策》。這里用此典,是說昭王愛重賢士,而今無其人。支遁,東晉有名的隱逸山林的和尚,字道林,愛養鷹和馬而不放不騎,有人問他,他說“愛其神駿” (見唐許嵩《健康實錄》)。作者借此典,表示自己雖“退棲”,但壯志并未消。末聯寫自己閑適自得、無拘無束的樂趣。作者論詩提倡“咸酸之處”的“味外之旨”和“近而不浮”、“遠而不近”的“韻外之致”,注重含蓄蘊藉的韻味和清遠醇美的意境。這首詩正顯示了此種主旨,全詩寫得語言平實,用典自然,抒寫閑情逸志,偏于靜美,自然質樸地流露了他不甘歸隱、欲展才華而又懷才不遇的心境。
上一篇:王維《辛夷塢》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宋之問《途中寒食》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