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劍篇
郭 震①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②,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③。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嘆奇絕。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正逢天下無風塵④,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交游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注釋】
①郭震(656—713),唐朝著名將領。字元振,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縣東)人。
②昆吾:傳說以昆吾石冶鐵鑄劍,削鐵如泥。
③龍泉:指古代著名的龍泉寶劍。傳說被埋沒在豐城的一個古牢獄的廢墟下,直到晉朝宰相張華夜觀天象,發現在斗宿、牛宿之間有紫氣上沖于天,后經雷煥判斷是“寶劍之精上徹于天”,才被發掘出來。
④風塵:指戰爭。
【詩本事】
郭震少有大志,十八歲舉進士,為通泉尉。但他任俠使氣,不拘小節,曾經因盜鑄及掠賣人口千余以饋贈賓客而犯法。武后欲治罪,和他交談,發現他的才華,便索要文章。郭震呈上這篇《古劍篇》。武后大加贊嘆,讓學士李嶠、閻朝隱等人傳閱。授右武衛鎧曹參軍,進奉宸監丞,后又出使吐蕃。
【賞評】
據說吳國干將和越國歐冶子二人,用昆吾所產精礦冶煉多年而鑄成紫氣直沖云霄的千古明劍——龍泉寶劍。龍泉劍劍光寒如霜雪,讓良工嗟嘆不已。將之放入琉璃玉匣之中,其光閃閃若朵朵蓮花。就連劍的劍格的錯金都直耀明月。太平年代雖乏用武之地,但也曾為君子英雄所佩用,助英雄行俠。龍泉寶劍精美絕倫,雖被淪落埋沒,但它的紫氣依然會上沖于天,直射斗宿、牛宿之間。顯然,郭震是借歌詠龍泉劍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抒發不遇的感慨和渴望建功立業的壯志。其不羈的氣勢、豪放的風格和深刻的寓意使人在艱于呼吸中,得到一絲希望。
【詩評選輯】
唐·張說:郭震“文章有逸氣,為世所重”。
上一篇:《南澗中題》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古朗月行》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