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結《右溪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道州城西百嗒步1,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3。水抵兩岸3,悉皆怪石,欹嵌盤屈4,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5,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6;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7,靜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來9,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10。
乃疏鑿蕪穢11,俾為亭宇12,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13。為溪在州右14,遂命之日右溪。刻銘石上15,彰示來者。
【注釋】 1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縣,唐時屬江南西道。 2營溪:水名,源出今湖南省寧遠縣南,流經道縣東。 3抵:達,至。按:疑為“底”。 4欹嵌(qiqian 欺錢):形容怪石的樣子。欹,不正,向一邊傾斜。嵌,開張的樣子。 5洄:水流回轉,即打旋兒。懸:原指掛在空中向下垂。此指溪流觸到怪石上,水又從上面落下來的樣子。激注:激蕩奔注。 6逸民退士:指隱逸避世,退居山林的人。游處:游賞、居住之地。 7在人間:與“在山野”相對而言,指人煙稠密的地方。 8靜者:性情恬淡,不追逐功名利祿的人。 9置州:道州原為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營州。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為道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為江華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改為道州。 10悵(chang 倡)然:失意的樣子。 11鑿:開發,這里有鏟除的意思。12俾(bi 比):使。 13裨(bi 婢):補益。形勝:地理形勢之優越便利者,這里指風景優美。 14右:方位以西為右。州右即道州城西邊。15銘:文體的一種,多刻在器物上,一般為韻文。
【今譯】 在道州城西百余步遠的地方,有條小溪,向南流數十步,匯合到營溪里。這條小溪兩岸都是怪石組成,石頭傾側開張,盤旋彎曲,奇形怪狀難以形容。清清的溪水觸及到石頭上,打著回旋,激起水花,注入到石縫里去。優美的樹木與奇異的竹子很茂盛,枝葉互相遮蓋。
這條小溪如果在山野之中,則非常適宜隱士們游覽居住;在人群聚集之處,則可以作為城鎮的極好景觀與休息場所。但自從此地改為州治以來,沒有人欣賞喜愛這條小溪;徘徊在溪上,不禁為之悵然感慨。
于是疏通溪水,除去荒草污穢,修建亭閣屋宇,種植松與桂樹,并種上香草,以把這天然風景區點綴得更好。因為小溪在道州的右邊,于是為它起個名字叫右溪。并把它刻在石頭上,使以后的人知道。
【集評】 近代高步瀛《唐宋文舉要》引至父生曰:“次山放恣山水,實開子厚先聲,文字幽眇芳潔,亦能自成境趣。”
【總案】 作者任道州刺史時,游覽州西一條小溪,發現此處景色清幽奇異,但無人賞愛,因此對此溪進行了修整,并寫下這篇記。文章生動記敘了小溪的位置、流向,兩岸的怪石、竹樹,以及小溪清流觸石等形態,并借小溪不得其所,無有賞愛的遭遇,抒發深深的感慨之情,文末記述修整小溪并為之命名的經過,表現出作者熱愛自然、恣情山水的情趣。文章篇幅短小,文字精煉,著墨無多,而意境幽遠。是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開柳宗元山水游記的先聲。
上一篇:劉知幾《敘事》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李華《吊古戰場文》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