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2,猶不可期3,況乎天理之溟漠4,又安可得而推5?惟公生有聞于當時6,死有傳于后世7,茍能如此足矣,而又亦何悲?
如公器質之深厚8,智識之高遠9,而輔學術之精微10,故充于文章11,見于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12。其積于中者13,浩于江河之停蓄14;其發于外者15,爛如日星之光輝16。其清音幽韻17,凄如飄風急雨之驟至18;其雄辭閎辯19,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嗚呼!自公仕宦四十年20,上下往復21,感世路之崎嶇22,雖遭屯邅困躓23,竄斥流離24,而終不可掩者25,以其公議之是非26。既壓復起,遂顯于世27,果敢之氣28,剛正之節29,至晚而不衰30。
方仁宗皇帝臨朝之末年31,顧念后事32,謂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33;及夫發謀決策34,從容指顧35,立定大計36,謂千載而一時37。功名成就38,不居而去39,其出處進退40,又庶乎英魄靈氣41,不隨異物腐散42,而長在乎箕山之側與穎水之湄43。
然天下之無賢不肖44,且猶為涕泣而歔欷45,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46,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47。
嗚呼!盛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而臨風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復見而其誰與歸48!
【注釋】 1本文是作者為歐陽修寫的一篇祭文。歐陽修于宋神宗五年(公元1072年)去世,被贈太子太師,謚“文忠”。 2致:做到,達到。 3猶:尚且,還。 期,一定。 4天理:天道,與“人力”相對。 溟:幽暗。漠:通“寞”,寂靜無聲。溟漠,幽暗不明,無法捉摸。5推:推知。 6聞(wen問):名望,聲譽。 7傳(chuan船):指道德、學問與文章能流傳不朽。 8器質:器度和品質。 9智識:智慧,才識。 10輔:輔助。 精微:精深細微。 11充:充塞。12瑰琦:形容文象玉般的珍奇美好。瑰(gui規),次于玉的美石。琦(qii奇),美玉。 13積于中者:蘊蓄在胸中的。 14浩:廣大的樣子。停蓄:匯聚。 15發于外者:表現在文章議論方面的。 16爛:光芒燦爛。 17清音幽韻:清幽的音韻。 18飄風:大風,旋風。 驟:馬奔馳,引申為快速。 19閎(hong洪)辯:宏大的辯論。 20仕宦:做官。四十年:歐陽修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二十四歲時中進士;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至神宗熙寧四年(1071)六十五歲時在蔡州任上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帶職致仕(告老回家),其間共四十年。 21上下:指官位升降。 往復:指貶官外調和召回朝中。 22世路:人生道路。崎嶇:地面高低不平的樣子,此喻人生道路艱難。 23屯遭(zhun zhan諄沾)困躓(zhi至):遭遇許多困難。屯遭,《易·屯》:“屯如遭如”,謂處于困難之境。 困躓,事情不順利。躓,被絆倒。 24竄斥:放逐排斥。流離:轉徙離散。 25掩:淹沒。 26以:因為。 27壓:壓抑,指被貶。 起,起用。 顯:顯達。 仁宗景佑三年(1036),歐陽修三十歲時因寫《與高司諫書》替被貶的范仲淹說公道話,被貶為夷陵令。后幾次遷調,三十七歲時被召還知諫院,三十九歲遭讒第二次被貶知滁州。仁宗至和元年(1054),四十七歲拜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以后逐漸顯達,受到皇帝信任。 28果敢:有決斷,敢作敢為。 29剛正:剛強正直。30衰(cui崔):減少。 31方:當。 臨朝:執政。 32顧:惦念,思念。 33寄:托付。 社稷:國家。 34發謀決策:策劃計謀,決定策略。35從容:沉著,不忙亂。 36立定大計:指扶立英宗為帝。仁宗嘉佑六年(1061)歐陽修以參知政事身份與宰相韓琦奏請仁宗立其侄趙曙為皇子。嘉佑八年三月三十日夜,仁宗病死。次日黎明,歐陽修等輔臣入宮幫助皇后當機立斷,召皇子趙曙(當時還沒有立為太子)即位,號英宗。37千載而一時:千年難逢的大事卻在一時得以決斷。 38功名成就:功績和聲名都獲得了。 39不居而去:不自居功而請求退職。神宗即位后,歐陽修因受朝臣攻擊,多次上表辭官。神宗熙寧四年終獲準。 40出處:出仕、隱退。 41庶乎:大概可以說。 42異物:指人以外的東西,如草木之類。, 43箕山之側與穎水之湄:指隱士居住的地方。傳說帝堯讓位給許由,許由不受,逃到箕山(今河南登封縣東南)之下,穎水(發源于河南登封縣的穎谷)之陽隱居。歐陽修葬在河南新鄭縣,靠近箕山穎水。 湄,河岸,水濱,水與草交接的地方。 44不肖:不如賢人的人,不是指壞人。 45涕泣:哭泣流淚。 歔欷(xu xi虛希):哭泣時抽噎。 46平昔:往日。 47向慕:向往敬慕。 瞻依:瞻仰、憑依。48其誰與歸:同誰一道呢?其,語氣詞。歸,歸附,歸依。
【今譯】 有些盡人力能做到的事,還不一定能夠成功,何況天道幽晦渺茫,又哪里能夠揣度呢?只有您活著顯聲名于當代,死后道德學問流傳不朽。如果一個人能這樣就足夠了,又有什么值得悲傷呢!
象您的器度和品質是那樣的深厚,智慧和見識是那樣的高遠,加上又有精粹深邃的學問輔助,所以充塞在文章里,表現在議論上,都豪健壯美,奇巧美好。蘊蓄在胸中的,象江河水流匯聚一起那樣廣大浩瀚;表現在文章議論上,象太陽星辰的光輝那樣光芒燦爛。那清幽的音韻,象疾風急雨飄然而來;那雄健的文辭、宏大的辯論,象輕車駿馬奔馳那么酣暢。當今的學者,無論認識您還是不認識您的,讀了您的文章就可以了解您的為人。
唉!自從您走上仕途,四十年來,官位的升降,外放內遷一直沒有間斷。您深感人生的道路是那樣坎坷艱難,即使處境困厄,受放逐、遭排斥,四處流落,但終究是不可埋沒的,因為是非自有公論。您既受貶謫,又被起用,終于逐漸顯達起來。您那敢作敢為的氣魄,剛強正直的節操,一直到晚年也沒有減少。
當仁宗皇帝在位的晚年,惦念皇位繼承的事,曾說過像您這樣是可以付托國家安危重任的。到了策劃計謀決定策略時,您態度從容,行動果斷,迅速決定了國家大計,可稱是千年難逢的大事而在一時得以決斷。而您功成名就,又不自居有功而請求退職。您的出仕或隱退,大概可以說是精神永存,不隨他物腐敗散失,而永遠留在箕山和穎水的旁邊。
然而天下無論賢人或不賢的人,尚且為您痛哭流涕、歔欷感嘆,何況朝中的士大夫,從前往來交游的人呢,我更對您衷心向往敬慕而瞻仰憑依。
唉呀!盛衰興敗的道理從古以來就是如此,然而臨風回顧不能忘情的,就是感念不能再見到您,我將同誰一道呢!
【集評】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宋大家王文公文鈔》卷十六:“歐陽公祭文,當以此為第一。”
清·儲欣《唐宋八大家類選》卷十四:“一氣渾脫,短長高下皆宜。祭文入圣之筆。”
清·沈德潛《唐宋八家古文讀本》卷三十:“一氣奔馳, 不可控抑。
此即介甫低為在一國則亂一國,在天下則亂天下者也。而祭文又推服如此,豈由中之言耶!特其文,可與子瞻篇并傳。”
清·林云銘《古文析義》卷十五:“是篇段段敘來,可與本傳相表里。而一氣渾成,漸近自然,又駕大蘇而上之矣。”
【總案】 王安石是靠歐陽修的推薦提拔登上文壇,走上仕途的,后來雖政見不合,但當歐陽修去世時,他還是無比沉痛寫下祭文,懷念謳歌這位誼兼師友的長者。文章對歐陽修的學識、文章、政績、人品作了極高評價,將知己之感、無限敬愛仰慕之情、不可復見之悲,一一傾瀉于筆端。
文章重點突出,凝煉概括而又內容豐厚。作者從歐陽修仕宦四十年中只抓住立功、立言、立德三個方面選取幾件有代表性的材料來寫。二段贊文章,用形象化比喻從“積于中”談到“發于外”,把文與人緊密聯系起來。三段在對照中盛贊其不懼壓抑排擠的剛正氣節。四段用仁宗的倚重,歐陽修不負重托立英宗、安社稷的大功和不居功而去的高風亮節,贊譽其功績與道德。不溢美,不虛誕,寥寥幾筆勾畫出了人物的神情風采。
全文感情充沛,大量排偶句式的運用和全篇通押一韻,造成強烈的節奏感,顯得氣勢奔放。行文中運散入駢,收縱轉折自如,形成了抑揚頓宕之勢,顯現出了一唱三嘆的情致,讀后令人回腸蕩氣。全文圍繞一個悲字展開議論抒情,前面四段盛贊歐陽修生有聞、死有傳,可以無憾無悲。后面轉而以天下人悲襯士大夫之甚悲再轉入自己悲之不勝。層層轉折,低昂吞吐,感情愈轉愈沉痛,言已盡而情難遏。
上一篇:韓愈《祭柳子厚文》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歐陽修《祭石曼卿文》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