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在長慶二年(822)五十一歲時,由中書舍人改任杭州刺史,至長慶四年(824)五月離開杭州,調任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洛陽)。從《春題湖上》的末兩句所表露的臨別依依的語氣以及題目中標明的“春”字看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當是在他離任那年的春天。白居易在杭州期間,寫了好幾首歌詠西湖的詩,其中最著名的是三首七言律詩: 《錢塘湖春行》、《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以及這首《春題湖上》。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開頭這兩句用寫意的筆法概括介紹湖上春來時的景色?!昂稀敝该鞯攸c,“春來”交待時間。第二句大略勾勒西湖的山水風貌。以下四句,是對這幅優美的山水景物圖的進一步的描繪、點染。
“松排山面千重翠”,這是在“亂峰圍繞”處的描繪加工:在面水的山坡上,由低而高,添上一層又一層數不盡的松樹;隨著距離的遠近與光線的明暗,涂上或濃或淡的綠色。西湖邊的山坡上本來就生長著許多松樹,到了唐代,杭州刺史袁仁敬又在行春橋以西一直到靈隱、天竺的道路兩旁大量種植松樹,路左右各三行,每行距離八九尺,蒼翠夾道,后世稱為“九里云松”。這里寫山,突出山面的青松,是抓住了西湖邊山嶺的特色的。
“月點波心一顆珠”,轉寫“水平鋪”的湖面。月光灑落在安靜的湖面上,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月上中天了,在浩淼的湖水中央,清晰地反映出一輪明月的倒影。這兩句,一仰一俯,一山一水,一日一夜,對比鮮明; “千重翠”的壯美與“一顆珠”的幽麗,“排”字的氣勢與“點”字的纖巧,相映成趣。
詩人對一山一水的描繪,豐富了“亂峰圍繞水平鋪”一句的詩歌形象,成功地再現了“湖上” “似畫圖”的景色。然而,松樹四季常青,明月四時皆有,湖上景色美則美矣,但還顯不出“春來”時特有的美色。五六兩句正好補足了這一缺憾?!氨烫壕€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詩人又將“早稻”、“新蒲”攝入畫面:在山畔水際,早稻開始長出了綠毯線頭那樣短小的秧苗,菖蒲伸展出綠羅裙帶般修長的新綠的葉子。不言而喻,這里所寫的是春景無疑了。這兩句中的動詞用得極為傳神,“抽”字使人想見秧苗才離母體、吃力地生長的情狀,“展”字見出新蒲的長葉輕盈、灑脫的風姿。
末兩句“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痹娙讼笫窃谧匝宰哉Z,又象是在向他人剖白:我為什么舍不得離開杭州呢?部分原因是因為西湖有著一股勾攝、挽留的力量?!耙话牍戳簟彼淖?,頗值得玩味。不說自己留戀,卻說西湖勾留,主觀的直抒化成了客觀的描敘,西湖被人化了,顯得意在言外,含蓄有味。詩人之“未能拋得杭州去”的依依別情,并非完全出于對西湖山水的留戀,他對杭州的士人、百姓是懷有深厚的感情的(參看《醉后狂言贈蕭、殷二協律》、《代賣薪女贈諸妓》、《別州民》等詩作)?!耙话牍戳羰谴撕?,那另外一半呢?沒有明說,卻容易使人憶起杭州的士民在詩人感情世界里的地位。因而“一半勾留”四字,不僅在表現上是富于情趣的,而且有著含蘊豐富的思想內容。
從藝術上看,《春題湖上》最精采的是中間四句。詩人以幽麗華美的筆觸,用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勾畫出西湖的旖旎風光。比喻的精妙,表現在比物與被比事物的密合無間上。用翡翠比喻松樹的綠色,用明珠比喻夜半時分高而遠的明月,用碧毯細短的線頭比喻幼小的綠色秧苗,用青羅裙飄拂的長帶比喻舒展著的綠色的蒲葉,無不妥貼入微,真切動人。同時,詩人對湖上春光的珍惜與愛悅的感情,也在這幾個比喻中自然地隱隱泄出。全詩由于有了中間這四句精當傳神的比喻,一二句中的“似畫圖”才有了充實的具體內容,末兩句的“勾留”之意才得以順勢推出。
“畫圖”二字是詩眼,下五句皆實寫畫圖中景,以不舍意作結,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詩醇》卷二十五)
上一篇:《春行寄興·李華》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晚春·韓愈》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