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蘭溪,水名,在今浙江省蘭溪縣境內。棹歌,樂府瑟調曲有《棹歌行》,多半反映船家水上生活。這首詩即模仿民間船歌,寫蘭溪山水之秀麗及物產的富饒。
因為仿取民間船歌形式,所以全詩帶有極濃的水上舟行色彩。“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這仿佛是在夜色寧靜之時,輕舟劃行在澄清的水面之上,一鉤彎若俏眉的新月掛在柳梢,四圍山色倒映水中,如同明鏡鑒照,秀麗異常。這兩句極寫越中景致,顯得那么明凈秀麗,又有朦朧之感。這樣寫正符合船歌的特征,給人一種魚舟正在漂流之中的感覺。接下二句: “蘭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這是點題。三日,農歷三月初三,上巳日,恰與“涼月如眉”扣緊,又應了下面的“桃花雨”。春日里鯉魚上游產卵,因此在夜色寂靜時可聽到魚兒上灘的響聲。這兩句寫得具體實在,既表現了寧靜的月夜中行舟水上的氣氛,又突出了蘭溪春夜鯉魚跳灘的特色,很有生活情味。較之于前二句,尤顯得生動逼真,同時在一派寧靜之中又添進了自然的動感。
司空圖《與極浦談詩書》曾引用戴叔倫的詩歌主張: “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可見戴叔倫是希望創作要有余韻的。這首《蘭溪棹歌》雖模仿民歌手法,且語言情調也極為平樸,但細味原詩,還是能體會到作者的創作追求。如詩中前兩句,雖泛寫越中之景,卻真切而富于感染力,了無粘滯之感,玲瓏剔透,渾然天成,真有一種“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味道。至于后兩句,寫蘭溪春雨時節,夜深鯉魚溯游產卵,跳上灘頭,雖是實寫,但是將其置于整個詩歌所創造的氛圍中,從舟行水中的角度來看,則更別具情趣,似只可欣賞,不可把玩,否則便會破壞詩的和諧與境的融洽。這也許就是這首模仿船歌之作的余味所在,也是詩人創作的經意追求。
上一篇:《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韓愈》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關山月·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