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山·[雙調] 水仙子
王愛山
怨別離
鳳凰臺上月兒高,何處何人品玉簫。眼睜睜盼不得他來到,陳摶也睡不著①,空教人穰穰勞勞②。銀臺燈將滅,玉爐中香漸消。業眼難交③。
【注釋】 ①陳摶: 北宋初年道教大師,最初修道于武當,后移居華山,常一睡百余日不起,是一位得道的睡中仙。②穰穰勞勞: 紛亂心煩。③業眼: 元朝時人口語, 意思是作孽、 可恨的眼。
【鑒賞】 此曲也寫思婦情懷。雖同是寫思婦盼離人歸來的情與景,但與蘭楚芳之 [雙調] 《折桂令》 比較,蘭曲寫得比較含蓄,能曲盡焦急盼望之苦之痛,且思婦的感情歷程寫得細膩復雜,由盼到悔到怨,富于變化。此曲中思婦的感情雖也有起有伏,但表達的方式卻坦誠不諱,直抒胸臆,展現出不同的情趣。
首句 “鳳凰臺上月兒高” 與蘭曲首句 “被東風老盡天臺” 相同,是起興,用景語引發下文。你看,鳳凰臺上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不知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吹弄著玉簫,那嗚嗚咽咽,如泣如訴的樂調,怎不撩起思婦的愁思呢?眼睜睜盼不到離人歸來,就是得道的睡中仙陳摶也只怕難以擺脫這揪心的盼望、等待而安然入睡吧! 長夜難寐,空教人增添多少煩亂與惆悵啊! 夜深了,銀臺上的燈將滅,玉爐中的香漸消,此刻正是萬家酣睡之時,可恨這該死作孽的眼睛卻總是合不攏。
“業眼難交” 寫得智趣俏皮,與 “眼睜睜盼不得他來到” 相呼應、相補充,前句怨離人,后句恨自己。全曲將思婦的 “盼”、“怨”、“愛”、“恨” 交織在一起,讀起來真切感人。
上一篇:宋方壺·[雙調]水仙子·嘆世|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王愛山·[雙調]水仙子·怨別離|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