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江盈科1
一人問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兩曲2,加二斗水,相參和,釀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歸而用水二斗,曲一兩,相參和,七日而嘗之,猶水也3,乃往誚酒家4,謂不傳與真法。酒家曰:“爾第不循我法耳5。”其人曰:“我循爾法,用二斗水,一兩曲。”酒家日:“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記下米。”
噫!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學者,忘本逐末,而學不成,何以異于是!
1江盈科(生卒年不詳):字進之,明中葉人,有《雪濤諧史》。2曲(qu):酒母,釀酒的發酵劑。3猶:還是。4誚(qiao):責備。5第:只是。循:遵循,按照。
【析點】 眾所周知,米是造酒所用的最主要的原料,而這個人善忘,且恰恰就把下米這一關鍵忘了,卻還記得別的輔料。可見他的善忘是抓不住事物的根本,也就是說他學釀酒,舍本取末,只在枝節上做工夫。這正是他造不出酒的真正原因。
通過這則善忘者學造酒的故事,作者想說明的是一個學習的問題,即在學習中必須善于抓住根本,“忘本逐末”,必然“學不成”。做學問是如此,若廣而思之,成就任何事,又“何以異于是”! 全文語言樸實淺顯,情節生動,敘事明晰,言理扼要。首段先講述善忘者學造酒的經過,再記述他“往誚”“俯首思”等細節,生動地刻畫出一愚人形象;后段言理,由故事而及人及事,引發感慨,深化主題
上一篇:《送薛處士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遣戍伊犁日記三則》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