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①》唐詩賞析,《將進酒》原文與注釋
李 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②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③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④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⑤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⑥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⑦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釋】 ①將進酒:《宋書》: “漢《鼓吹鐃歌》十八曲,有《將進酒》曲。” 《樂府詩集》: “《將進酒》 古詞云; ‘將進酒,乘大白。’ 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②青絲:指黑發(fā)。雪:指白發(fā)。③會須:正應當。④岑夫子:指岑征君,李白之友。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⑤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指富貴人家宴會時用的樂器。饌玉,精美的飯食。⑥陳王宴平樂:曹植太和六年 (232) 封為陳王。曹植 《名都篇》: “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平樂,觀名。⑦五花馬:馬之毛色作五花文。千金裘: 《史記》 “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
【鑒賞】 《將進酒》 本是漢樂府的曲調之一,為勸酒而唱的歌辭。唐玄宗天寶十一年 (752) 李白與朋友岑征君在嵩山友人元丹丘的潁陽山居喝酒,因感嘆時光流逝,自己功業(yè)無成,悲憤填膺,借 《將進酒》 之調抒寫了自己不合時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懷,充分展示出詩人傲岸和狂放不羈的個性。
全詩的情感起于 “悲”: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 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 生命的渺小,人生的短促,似乎是無法挽救的悲劇讓人嘆息感傷。但李白畢竟是豪放之人,緊接著便逆轉為 “樂”: 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切莫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因為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 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 表面是在感嘆人生易老,內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于是只能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fā)泄不滿,排遣憂愁。消極的外衣下裹著的是一顆渴望積極用世而懷才不遇的壯士熱心。所以詩人由悲憤轉狂放,轉高歌?!疤焐也谋赜杏谩保仁菍ψ晕覂r值的肯定,也流露出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復雜感情。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 “懷才不遇” 之際,于是詩人借題發(fā)揮,盡吐郁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他放聲高歌: 既然人生富貴不能長保,那就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在鐘鼓齊鳴中享受豐美食物的豪華生活并不值得珍貴,但愿永遠沉醉不再清醒。自古以來那些圣賢無不感到孤獨寂寞,惟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陳王曹植過去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即使一斗酒價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暢飲。唱到興頭上,他要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tǒng)統(tǒng)用來換美酒,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chuàng)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結合起來。情感由悲轉喜、轉狂放、轉激憤、再轉狂放,最后歸結于 “萬古愁”,回應篇首。讓人不由得嘆服詩人的放誕與豪壯。但豪壯的酒話背后是如波濤洶涌般的情感。詩的開始雖有慨嘆時光飛逝之意,但整首句式長短參差,節(jié)奏奔放跌宕,縱橫捭闔,將對酒詩情,揮灑得淋漓盡致。詩中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豪情萬丈,千古流傳。
上一篇:《杜甫·寄韓諫議注》唐詩賞析,《寄韓諫議注》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張旭·山中留客》唐詩賞析,《山中留客》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