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董仲舒》原文與賞析
羅隱
災變儒生不合聞,謾將刀筆指乾坤。
偶然留得陰陽術,閉卻南門又北門。
這首詩是批評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論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必仁且知》里說: “災者,天譴也;異者,天之威也。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想用天的災異來壓制皇權,要皇帝有所戒懼,不要為非作歹。他在《賢良策對一》里說: “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董仲舒這樣說,在限制皇權方面有一定作用,不宜完全否定。作者認為儒生不應該講災變來壓皇權,泛泛地用文字來指說天地的災變為譴告君主。在封建社會里,沒有力量來限制君主的胡作非為,董仲舒用災異來告戒君主,是有它的積極性的,雖然君主也可以把災異歸到大臣身上,來打擊大臣。作者這樣說,實際上是在維護皇權,反對臣下用災異來限制皇權。謾:通漫,泛說的意思。
下聯: “偶然留得陰陽術,閉卻南門又北門。” 《漢書·董仲舒傳》:“仲舒治國(侯國),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師古曰: “謂若閉南門,禁舉火,及開北門,水灑人之類是也。”)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這里說,董仲舒認為天旱或多雨,是陰陽失調所造成的。認為雨是陰,旱是陽;求雨要把陽關閉,放開陰。因為南門是陽,所以要關閉,北門是陰,所以要開。火是陽,所以禁止舉火。水是陰,所以用水灑人。這里指斥他用調整陰陽的方法來求雨,把南門關閉。到了雨水過多時,又關閉北門來開南門。這樣指斥他的行為可笑是對的。
董仲舒這種陰陽術,《董仲舒傳》里作了揭發: “先是遼東高廟、長陵高園殿災。仲舒居家,推說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見,嫉之,竊其書而奏焉。上召視諸儒。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當死。詔赦之。仲舒遂不敢復言災異。這里講他言災異碰壁,從此不敢再講災異,這是揭露他講陰陽術的荒謬。但班固也說:“掇其切當世、施朝廷者若干篇。”認為他的《賢良對策》借災異來限制君主胡作非為部分,還是加以保留,載在傳里。這樣的看法,比羅隱開頭的話高明。
就詩說,后兩句點出董仲舒的陰陽術,是“閉卻南門又北門。”只把具體的做法寫出來,不加評論,讓讀者自己去評判,而可笑之意自見,這是高明的手法。倘開頭兩句也這樣寫,如作“災變儒生屢上聞,敢將刀筆說乾坤”,不加評判,只指出他屢次向皇帝講災變,究竟這樣講法好不好,讓讀者自己去評判,那末這首詩的寫法前后一致,不把自己站到幫助皇權說話一邊去,就更好了。
上一篇:《杜甫·縛雞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杜審言·賦得妾薄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