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錫·柳含煙》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其一
隋堤柳②,汴河春③,夾岸綠陰千里。龍舟鳳舸木蘭香,錦帆張④。因夢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蘇羽葆⑤。笙歌未盡起橫流,鎖春愁⑥。
【注釋】
①《柳含煙》:唐教坊曲名,用為詞調始見于此。②隋堤:隋煬帝時開通濟渠,沿渠筑堤,后人稱為隋堤。③汴河:又稱汴水、汴渠,河道屢變,隋以后,在河南商丘縣南,向東南流,入安徽省境,經宿縣、靈壁、泗縣入淮河。隋煬帝往江都,經此河。今已廢。④“龍舟”二句:龍舟鳳舸散發著木蘭的芳香,鮮艷的彩帆乘風前進。龍舟,船飾為龍狀。木蘭,樹名,指舟以木蘭樹制成,故香。⑤“因夢”二句:傳說隋煬帝夢游江南,于是決定泛舟去江都看瓊花。流蘇,絲縷下垂的裝飾物,用于車馬、帳幕等物上。⑥ “笙歌”二句:意思是歡樂的音樂聲未完,大亂就降臨了,落得家破國亡的慘局。笙歌,泛指音樂,這里指歡樂的場面。橫流,水不順道而流,這里暗喻天下大亂。
【評點】
這首詞借詠柳諷刺了隋煬帝的荒淫誤國。
上片寫隋煬帝錦帆龍舟下汴河,極盡鋪張。流蘇羽葆下江南,聲勢浩大,氣派非凡。
下片寫其荒淫誤國,“笙歌”句饒有韻味,一盛一哀,色調迥異,強烈對比。全詞將由繁盛轉為破天的歷史教訓,一筆端出,頗具社會意義。寫亡國之愁,則只有末二句,可謂裁剪得當,令人咀嚼。
其二
河橋柳,占芳春,映水含煙拂路。幾回攀折贈行人,暗傷神。樂府吹為橫笛曲,能使離腸斷續①。不如移植在金門,近天恩②。
【注釋】
① “樂府”二句:意思是樂府中將《折楊柳》這類的詩作為樂曲歌唱,人們聽了,又能使別情離緒時時泛起。橫笛,笛子橫吹。梁代古樂府《楊折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② “不如”二句:據唐孟棨《本事詩》載: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年既高邁,而小蠻方豐艷,乃作《楊柳枝》辭以托意曰:“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及宣宗朝,國樂唱是辭。帝問誰辭,永豐在何處?左右具以對。當時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因車使命取兩枝,植于禁中。居易感上知名,又作辭一章云:“一樹衰殘委泥土,雙枝榮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兩星。”這兩句,當取意于白居易的詩。金門,漢有金馬門,天子所居。天恩,皇恩。
【評點】
這首詞借詠柳而言情志。
詞旨似有不遇之感,但用筆含蓄,詞意晦澀。末二句以移植于金門之柳作比照,將河橋柳的遭遇反襯一筆。其中 “近天恩”三個字是寫柳,亦是暗透不遇之情,一筆兩意,幽怨無窮。
其三
章臺柳①,近垂旒②,低拂往來冠蓋③。朧朧春色滿皇州④,瑞煙浮⑤。直與路邊江畔別,免被離人攀折。最憐京兆畫蛾眉⑥,葉纖時⑦。
【注釋】
①章臺:漢代長安街名。歌臺舞榭所在地,多柳。唐代詩人韓翃與妓柳氏戀愛,后將柳氏置于都下,三年不見。韓寄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②近垂旒:好像垂下的飄帶一樣。旒,旗子上的飄帶。③冠蓋:官員冠服和車蓋。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云,七相五公。”④皇州:指皇城、帝京。⑤瑞煙:祥云。這里一派色彩的云煙籠罩于京都。⑥京兆:指張敞為其妻畫眉。⑦葉纖時:指畫眉細長而深,如柳葉狀。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垂淚。”
【評點】
這首詞借詠章臺柳,寓寫主人公對女子的賞愛與同情。
上片寫景。寫章臺柳盛時景況,既見枝茂態美,又見得寵之狀與得意之情。
下片抒情。抒寫主人公對章臺柳的深情。其中,換頭二句寫出了主人公對章臺柳遭遇的同情;末二句以人比柳,猶見愛憐之心。
全詞明寫章臺柳,而實際上寓寫了主人公對風塵女子的一片深情。
其四
御溝柳①,占春多,半出宮墻婀娜②,有時倒影蘸輕羅③,曲塵波④。昨日金鑾巡上苑⑤,風亞舞腰纖軟⑥。栽培得地近皇宮,瑞煙濃。
【注釋】
①御溝柳:宮苑中皇家所植的柳樹。御溝,禁苑中的流水渠。據《古今注》載:“長安御溝,引終南山水從宮內過,亦曰禁溝。”唐代所傳 “紅葉題詩”的故事,即言從御溝中流出的紅葉,上有題詩。②婀娜:指柔細而俏美的樣子。③蘸輕羅 :如輕羅綢沾漬于水中。蘸,在水或其他液體里沾一下。這里是寫柳枝倒影在水中如輕羅一片。④曲塵波:蕩漾著淺黃色的微波。⑤金鑾:唐代大明宮內有金鑾殿,為帝王朝會之處。此以金鑾代替皇帝車輦。上苑: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新唐書·蘇良嗣傳》:“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將蒔上苑。”⑥亞:壓,這里是吹的意思。
【評點】
這首詞詠寫御溝柳,兼諷得寵者,語意雙關。
上片,寫其風姿美態;下片,寫其得寵于一時,頗為風光的情形。全篇正是從這兩個方面渲染了御溝柳得意神情。明是詠寫御溝柳,實則卻是諷刺那些小人得志者或一些得寵之人。
以上四首《柳含煙》,皆就題發揮,語意雙關。
《毛文錫·柳含煙》花間集鑒賞大全
上一篇:《薛昭蘊·柳枝》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下一篇:《溫庭筠·河傳》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