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jīng)典·李白《遠別離》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李白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①,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②。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③! 日慘慘兮云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④。我縱言之將何補⑤? 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⑥。堯舜當之亦禪禹⑦。君失臣兮龍為魚,權(quán)歸臣兮鼠變虎⑧。或云堯幽囚⑨,舜野死⑩。九疑聯(lián)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11)? 帝子泣兮綠云間(12),隨風波兮去無還(13)。慟哭兮遠望,見蒼梧之深山。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14)。
【解題】
《遠別離》乃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列為《雜曲歌辭》。此詩作年、背景及寓意多異說,蕭士赟注謂天寶間玄宗荒廢政事,權(quán)歸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李白有感而作,今人多從此說。或謂刺肅宗上元元年(761)李輔國劫幽玄宗事,或謂天寶末(756)玄宗入蜀賜死楊妃事,然此詩已收入天寶十二載編成之《河岳英靈集》,上述二說非。今人又有謂天寶五載(746)李白傷好友崔成甫貶湘陰而作;或謂天寶十一載(752)李白至幽州目睹安祿山謀叛而作。詩中寫娥皇、女英與舜死別故事及堯幽囚、舜野死之傳說,渲染陰沉慘凄氣氛,表現(xiàn)詩人對人君失權(quán)、政治昏暗的深切憂慮,反映出詩人高度政治敏感性與預見性。詩用騷體比興手法,旨意深切。
【注釋】
①皇英: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即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
②二句意謂娥皇、女英神游于洞庭之南瀟湘一帶。相傳舜巡狩南方,二妃從行,淹死于湘水,為神。一說,舜南巡時二妃未同去,后舜死于蒼梧之野(今湖南寧遠),二妃投湘江自殺。瀟湘:瀟水與湘水在零陵合流,稱瀟湘。③二句乃倒裝句法,謂誰人不說這種生離死別之苦如海水之深。后句一作“人言不深此離苦”。
④二句寫氣候、環(huán)境的險惡,或謂比喻政局昏暗。慘慘:無光貌。冥冥:陰晦貌。后句意謂煙雨中只聞猩猩哀啼,鬼怪嗥叫。
⑤何補:有什么益處。⑥二句暗喻自己欲向皇帝進諫,又恐不被信任,反而大發(fā)雷霆之怒。皇穹:皇天,此處喻指皇帝。竊:謙詞。憑憑:象聲詞,形容雷聲。⑦此句意謂在這種情況下(指下文“君失臣”、“權(quán)歸臣”)即使堯也會禪舜,舜亦會禪禹。古代關(guān)于堯舜禪讓說法不一,其中一說謂堯舜禪讓乃失權(quán)后不得已所采用的辦法,從下文“堯幽囚,舜野死”即指此。禪(shan):帝王讓位。⑧二句意謂君王失去賢臣的輔佐,就會像龍變成了魚;大權(quán)落到奸臣手中,也會像鼠變成了虎。⑨堯幽囚:《史記· 五帝本紀》張守節(jié)正義引《括地志》:“《竹書》云: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這與儒家所說堯自愿禪位給舜的說法完全不同。⑩舜野死:《國語· 魯語》:“舜勤民事而野死。”韋昭注:“野死,謂征有苗,死于蒼梧之野。”然此處詩意似謂舜野死亦與失權(quán)有關(guān)。(11)二句意謂九疑山各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形勢都相似,舜的孤墳究竟在何處? 九疑:山名,即蒼梧山,有九個山峰,形勢相似,故名。在今湖南寧遠縣南,相傳舜死后葬此。重瞳:眼中有兩個瞳子,指舜。《史記· 項羽本紀》:“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 (12)帝子:指娥皇、女英,因她們是帝堯的女兒,故稱“帝子”。綠云:綠色竹林。相傳舜死后,娥皇、女英慟哭,淚灑在竹上,留下斑痕,稱為斑竹,又名湘妃竹。(13)此句意謂舜隨著風波南下,一去不還。(14)末二句寫娥皇、女英抱恨終天,意謂除非蒼梧山崩塌,湘水枯絕,斑竹上的淚痕才能消除。
上一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