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李白《長干行》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李白
妾發初覆額①,折花門前劇②。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③。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④。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⑤。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⑥,愿同塵與灰⑦。常存抱柱信⑧,豈上望夫臺⑨。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⑩。五月不可觸(11),猿聲天上哀(12)。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13)。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胡蝶黃(14),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15),坐愁紅顏老(16)。早晚下三巴(17),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18),直至長風沙(19)。
【解題】
此詩約作于開元十三年(725)李白初過金陵時。樂府古辭有《長干曲》,僅四句,李白衍為長篇。長干:古建康(今江蘇南京)里巷名。大長干巷在今南京中華門外,小長干巷在今南京鳳凰臺南,巷西達長江。詩以長干里女子口吻,描寫對丈夫的感情。從兒童時的兩小無猜,到初嫁時的羞澀之態;從婚后的幸福親熱,到丈夫遠行后的深切思念;感情真摯動人。可見詩人擅長于婦女心靈世界的描繪。寫商婦的離愁別恨,顯然受到六朝樂府西曲歌之影響。
【注釋】
①妾:古代婦女自稱的謙詞。初覆額:才遮住額頭,指頭發尚短。②劇(ju):游戲。③二句寫童年男女兩小無猜相伴嬉戲之狀,生動形象,后人概括為成語“青梅竹馬”。竹馬:古代兒童玩耍,常把竹竿騎在胯下當馬騎。床:古代坐具。弄:玩。④此句謂當時兩人都很年幼,天真爛漫,不避嫌疑。古代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七歲以上,授受不親,以避嫌疑。⑤未嘗:一作“未曾”,又一作“尚不”。⑥展眉:開眉;謂略懂世事,感情展露于眉間。⑦此句謂愿同生死。塵與灰原是同類,本易凝合,比喻夫婦永遠粘合不分,亦即古詩“以膠投漆中”之意。⑧抱柱信:典出《莊子· 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人即以此稱堅守信約。⑨豈:一作“恥”。望夫臺:即望夫山。古代傳說,夫久出不歸,妻每天上山眺望,化為石頭,因稱之為望夫石,山亦被稱為望夫山或望夫臺。此蓋以石形想象成說。望夫山有多處。《水經注· 江水》及《輿地紀勝· 江州》記載在今江西德安西北十五里,王琦注引蘇轍說則在忠州(今四川忠縣)南數十里。⑩瞿塘:長江三峽之一,在今四川奉節附近。滟滪(yan yu)堆:亦作“淫預堆”,在四川奉節東五公里,是瞿塘峽口突起于江中的大礁石。附近水流湍急,乃舊時長江三峽的著名險灘。古樂府《淫預歌》:“滟滪大如襆(fu),瞿塘不可觸。” (11)陰歷五月,江水上漲,滟滪堆被水淹沒,船只不易辨識,容易觸礁致禍,故稱“五月不可觸”。(12)猿聲:一作“猿鳴”。三峽多猿,啼聲哀切。古歌謠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天上:形容峽中山高,如在天上。以上四句寫丈夫西上巴蜀,江行艱險,表現女子對丈夫安危的深切關懷。(13)二句謂丈夫久出不歸,門前的舊時足跡已長滿青苔。遲:一作“舊”,是。行跡:足跡。(14)胡蝶黃:一作“胡蝶來”。明楊慎謂秋天黃色胡蝶最多,并引李白此句以為深中物理。按六朝至唐代詩中寫黃蝶者甚多,如梁簡文帝《春情》詩:“蝶黃花紫燕相追,楊低柳合露塵飛。”唐張謂《別韋郎中》詩:“崢嶸洲上飛黃蝶,滟滪堆邊起白波。”(15)感此:因胡蝶雙飛而引起感觸。(16)坐:遂,頓,遽。(17)早晚:疑問詞,猶今言多早晚、什么時候。下三巴:從三巴下來。三巴:即巴郡、巴東、巴西,相當于今四川東部地區。(18)不道遠:不顧遠,不嫌遠。(19)長風沙:在今安徽安慶市長江邊。陸游《入蜀記》卷三謂自金陵(今江蘇南京)至長風沙有七百里。
上一篇:李白《古朗月行》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