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使君
昔日漢使君(1),化虎方食民。今日使君者,冠裳而吃人(2)。
昔日虎使君,呼之即慚止(3)。今日虎使君,呼之動牙齒。
昔時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則吞人畜,小不遺魚蝦。
【解析】這首詩見于楊慎《古今風謠》,題目為編者所加。楊慎認為張含詩充滿嬉笑怒罵、針砭時弊,一針見血。全詩三節,以一個虎使君的傳說為對照物,比較今日使君,痛加譏刺使君之苛毒,毒于猛虎。第一節與昔日化虎食民的使君對比,認為今日使君衣冠吃人,實無羞恥可言。第二節通過對比說明今日使君吃人,決不會羞慚而止。第三節寫昔日使君化虎歸山,而今日則惡虎坐衙,百姓無能幸免,甚至殃及牲畜、魚蝦。全詩以傳說為背景,在縱向時間上展開對比,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衣冠禽獸,兇殘無比,不知廉恥的使君面目。由于縱向開掘較深,頗具歷史感。
上一篇:經典《蔡琰》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虞美人》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