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這是一首寫暮春的小詞。劈頭一句“留春不住”,就表達了詞人因惜春而引起的悵惋心情。二句“費盡鶯兒語”,具體補出留春的內容。鶯歌宛轉,嚦嚦不休,似在挽留春天。“費盡”二字,極寫詞人惜春情意。任憑鶯語叮嚀,春光依然挽留不住。第三句具體描寫春殘景象:落紅滿地,宛如一幅被弄臟了的宮錦,這正是“留春不住”的具體化,花落意味著春去之不可挽回。情調亦從惜春擴展為惜花。“昨夜南園風雨”,則是花落的原因。一、二句用的是倒裝句法。任憑鶯語叮嚀,春光仍然挽留不住。三、四句也是用的倒裝句法。連用倒裝,使句子更加顯得峭拔和奇崛。
換頭以下,“因殘春足悲,故托之琵琶彈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靶z”,即北齊后主之馮淑妃,史稱其“慧黠,能彈琵琶”(《北史·馮淑妃傳》)。但這里借指一般歌女。李群玉《醉后贈馮姬》: “黃昏歌舞足瓊筵,銀燭臺西見小憐”,即屬這類用法?!俺跎吓谩?,意指演奏留春、送春之曲調?!俺跎稀保吹谝淮螐椬啻饲?。用琵琶樂曲進一步表達人們對春光留戀之情。詩人在深夜聆聽之后,惜春、送春之情愈濃;由惜春、送春進而產生一種覓春的想法。想探究一下究竟春歸何處?故緊接一句“曉來思繞天涯”。天涯海角,身雖不能去,但思緒聯翩;一個“繞”字寫出到處尋覓不止。結束二句,緊承“思繞天涯”而來,說明春光并不在富貴人家,雖然那兒珠簾繡戶,長年溫暖如春,但卻并非春光駐足之地?!按猴L自在楊花”,“楊花”,即柳絮。柳絮紛飛,正是春去夏來之時。百花雖已凋零,然而,“燕憶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飄墜”(章質夫《楊花詞》),正是這種“似花還似飛花”的柳絮,為人間保留住一線春色。
這首小詞極寫惜春、留春、送春、覓春之情,但除此之外,是否尚有更深一層的寓意,看來是很有可能的。有人認為它是一首“送人之作”,“春天之終于挽留不住,也如同小憐的挽留不住”(劉逸生《宋詞小札》),而譚獻《譚評詞辨》則強調“末二句見其品格之高”。我以為通篇皆寄寓詞人身世之感。上片極寫留春之情及春殘景象,暗示自己生活道路上的挫折和坎坷;惜春、惜花,則是曲寫對逝去的大好時光的留戀之情;思繞天涯,則是對今后生活道路的不倦追求;末二句更寫楊花之自在,以借喻詞人品格之孤高。暗含對官場之失望,希望擺脫名韁利鎖,歸隱山林。
大梁羅叔共為余言“頃在建康士人家,見王荊公親寫小詞一紙,其家藏之甚珍。其詞云:‘留春不住,……’荊公平生不作是語,而有此,何也?”儀真沈彥述謂余言: “荊公詩,如: ‘繁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等篇,皆平父詩,非荊公詩也?!鄙蚰嗽埣倚觯蕠L見之耳。叔共所見,未必非平甫詞也。(〔宋〕周紫芝《竹坡詩話》卷一)
倒裝二句(“滿地”二句)以見筆力,結筆品格自高。(譚獻《譚評詞辨》卷二)
上一篇:《浪淘沙·李煜》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平樂 村居·辛棄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