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啟
爾牛角彎環, 我牛尾禿速。
共拈短笛與長鞭, 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 牛勞牛饑惟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 夜歸還向牛邊臥。
長年牧牛百不憂, 但恐輸租賣我牛。
〔彎環〕彎曲成環形。〔禿速〕形容牛尾毛稀疏。
高啟是元末明初的杰出詩人,他生活在元蒙帝國衰落、農民起義迭起之時。戰火紛飛,爭戰不已,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歷經這場大動難后的詩人,“朝餐止一盂,夕臥唯一親。”(《秋風》)隱遁鄉間,使他有機會觀察和體會農民的生活,寫出了許多反映田園情趣、民生疾苦的詩篇。本詩就是其中的一首。
這首小詩,用牧童的口吻,以質樸的語言,寫出人牛相得之樂。詩的前半部,給讀者創造出寧靜空闊的藝術境界: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湛藍湛藍的天空,有時飄浮過幾片白云;大地綠草如茵,悠揚的笛聲不時傳來。牧童們拿著“短笛”,揚著“長鞭”,你前我后,各自趕著自己的牛兒,又各自描述著自己的牛兒。用“彎環”、“禿速”之類形象的語言,表達出對牛兒的熱愛。他們向南隴東岡走去,一路嬉笑著,追逐著,多么閑適,多么快樂,生活賦予他們無限的情趣。
“日斜草遠”一句,詩人拓展了筆下畫面:晚暉映照,彩霞滿天;綠草如茵的牧場上,籠罩了一層薄薄的輕紗,縹縹渺渺,游浮不定。這里,牧童陪伴著牛兒,牛兒吃草“行遲”。牛啊,牛,你當知:你的“勞”,你的“饑”,只有你的小主人知曉。牛兒離不開牧童,牧童緊隨著牛兒。牧童時而在牛背上“唱歌”,時而在牛身下閑“坐”。晚上牧牛回來,還要躺“臥”在牛旁,與牛兒共眠?!澳镣迸c“牛”,是如此的休戚相關,共同著命運,這便為末二句的抒情設下感情上的鋪墊。
末二句,“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使詩意頓轉,詩人以犀利的筆觸,揭示了牧人內心深藏的苦悲。他透過田園生活寧靜、恬淡的表面現象,看到了個中蘊含的酸辛、悲憤。語意鮮明地寫出牧人對生活前景的擔憂,他們唯恐自己心愛的牛被官府財主們奪去,委婉地表達了對剝削者的仇恨。這段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在蒙古貴族的殘酷統治下農民生活苦不堪言的情景。
本作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反復渲染了“牧童”對“牛”的關切、熱愛之情,日斜草遠、短笛橫吹、牛上作歌,這一系列最能體現田園風光特征的景物,皆由牧童之口道出,寫來如聞如見,親切感人,透現出放牧生活的樂趣。而末句將“賣?!币皇绿靥靥岢?,把“牧牛百不憂”與“輸租賣我?!睂εe,以映照、反襯之法,寫出了牧童“樂”中之“憂”、田園生活恬靜的表象下所掩飾的擾攘紛亂,生動地反映出農村生活的真實面貌,深化了本作的主題。
上一篇:《游山西村·宋·陸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田家三詠·宋·葉紹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