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
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
翠鳥時來集,振翼修形容。
回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
幸脫虞人機,得親君子庭。
馴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齡。
這是一首借物抒情詩。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亂政,互相傾軋,使得一些有正義感的官員朝憂夕愁,失去安全感。漢靈帝死后,宦官董卓為司空,挾天子以令諸侯。董讓蔡邕為尚書侍中,左中郎將。待董卓被刺殺,王允將蔡邕下了大獄,死于獄中。《翠鳥》一詩即借寫鳥反映了作者在爭權奪利、互相攻擊中憂心忡忡的心跡。
“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開篇先寫可愛的石榴樹,說庭院的一角有棵石榴樹,碧綠的葉子間點綴著火紅火紅的石榴花。句中的“陬”即“角”; “若榴”,石榴。這是美好的環境:靜靜的庭院,綠綠的樹葉,紅紅的石榴花。這正是良禽喜擇的地方。于是“翠鳥時來集,振翼修形容。”絕好的環境引得翠鳥常常飛至,一群群翠鳥在紅綠相映的枝頭,振動翅膀,不停地修飾著自己的衣容形體。多么自在,多么平和! “回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忙碌整容的翠鳥回顧身后,一片碧綠映入眼內,頓時大自然的舒適感、安全感倍生。興奮之余,揮動雙翼,碧綠叢中又泛出耀眼的青白色。這里寫出石榴樹葉、花的環境美,也描述出翠鳥在美好環境中的心境美。句中的“縹”指青白色。為什么翠鳥會如此自得其樂呢?因為來到此地, “幸脫虞人機,得親君子庭。”鳥除天敵而外,還要時時警惕獵人的追捕。這里,翠鳥以逃脫獵人的弓弩而慶幸,因而能有機會飛至君子的庭院里。句中的“虞人”指掌管山澤苑囿的官; “機”,指弓弩。來到寧靜、美麗、和平的君子家的庭院,這樣才能“馴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齡。”“馴”即“善”, “素”即“潔”。 “馴心托君素”說的是“一顆善良的心相托給那潔而純的君子”,不必時時提心吊膽,不必刻刻小心謹慎,不必擔心天敵,不必擔心人禍!如此生活,則可使得雌與雄翠鳥雙雙得到長生了!
寫翠鳥,就是寫人,亦可認為寫作者自身。寫翠鳥入君子庭院,亦即寫詩人的愿望,希望能尋求一個安定的環境,避開危機,安然享受大自然賦予的生活。
人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美好的愿望卻往往成泡影。蔡邕這個才華出眾的史學家、音樂家、書法家、詩人仍未逃脫人類的自相殘殺,終于死在獄中。太可惜了!
蔡邕留下的詩不多,《翠鳥》是寫得很好的一首。詩取五言形式,有的詩句頗為工整,如“回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等,是東漢文人五言詩里的佳作。全詩以物喻人,借鳥言情,寫得含蓄,但也貼切,自然。
上一篇:結發為夫妻|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至廣陵于馬上作|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