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原文|注釋|賞析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①,白發誰家翁媼②?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③,溪頭臥剝蓮蓬。
·注 釋
①相媚好:是說兩位老人講著柔媚的地方話,逗笑交談。
②翁媼(ao):翁,對老頭的稱呼;媼,對老婦人的稱呼。
③無賴:指小孩頑皮,不干正事,是親昵的口吻。
·導讀入境
淳熙八年(1181),作者因言官彈劾落職,退隱江西上饒,這首詞就是罷官鄉居上饒時的作品。全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畫面:
茅檐低又小,一條小溪從茅屋旁邊流過。溪水潺潺,溪邊草色青青。講著柔和吳音的逗笑聲從茅屋傳出,哦,不知誰家的一對白發夫婦坐在一起,邊喝酒邊拉家常。他們的大兒正在溪東鋤豆,二兒編著雞籠,最可愛的是頑皮的小兒,臥在溪頭剝著蓮蓬。
·賞 析
這首詞只用純粹的白描手法選取農村生活的幾個片斷即把這個五口之家的生活、環境和每個人物的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淡淡兩筆,小溪、青草相映成趣,清新自然。這一環境下的小屋,也顯得清新秀麗了,一幅農家環境圖景便勾畫了出來。“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兩句,看去平平淡淡,細品起來大有味道。“醉”字那么悠然自得,“相媚好”又把老夫婦倆的和諧、恩愛、幸福真切地表現出來,生活的樂趣自然而生。
下片更加直白,把三個兒子的形象合盤托出:大兒鋤豆,中兒織籠。尤其是小兒,“臥剝蓮蓬”,一“臥”字,其天真活潑頑皮的情態便躍然紙上。
構圖巧妙是本詞的另一特點。詩如畫,這首詞就是一幅清新、嚴謹、和諧的畫面。詞人以茅屋為背景,以小溪為中心,布置構圖,展開人物活動。從前兩句看,茅屋是靠近小溪的,老夫婦當在茅屋前,在圖畫的中心位置,而大兒溪東,小兒溪頭,都緊緊圍繞著畫面的中心,中兒也應當在屋前的旁側,這樣畫面便緊湊、嚴謹而和諧。
·思考題
1.這首詞寫于作者罷官之后,你從中能看出詩人失意后低落的情緒嗎?這表現了我國高層次的文化人有一種怎樣的生活態度?
2.這首詞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都描繪了農村生活圖景,有什么不同嗎? 試作簡要分析。
(山水田園類撰稿:于佩君 杜文芳)
上一篇:葉紹翁《游園不值》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陶淵明《歸園田居》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