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庵
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
不是倒騎驢,凡事回頭看。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六一。
果庵,明代僧人,生平不詳。張果老,即張果,唐代方士,事見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張果久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自言生于堯帝丙子年。武后時,遣使召見,果詐死,后有人在恒州山中見之。常倒騎白驢,日行數萬里。宋元時人將其列為八仙之一,稱張果老。八仙畫像在當時的民間非常盛行,然而僧果庵卻獨出機杼,以詼諧幽默的筆法闡明佛理。常人看張果老倒騎毛驢,滑稽可笑,但作者以為,世間之蕓蕓眾生,卻沒有一個比得上他。詩作開端便為讀者設置了懸念。一句“不是倒騎驢”,詩意頓挫,而他真實的意圖卻是“凡事回頭看”。這分明是在宣揚“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佛家思想,勸人悔過自新,獲得超度,這便是佛家所謂的“覺悟”。讀到此處,作者設置的疑問也便冰釋消然。當然,詩中是在宣傳佛家義理,自有其歷史的局限,若以今日眼光來看,其中也不乏發人深醒之處。“凡事回頭看”,似乎也寓含著人生處事的至理名言,無論做任何事,都必須思前顧后,方可動手,正所謂“既知退而知進”,(唐·楊炯《祭汾陰公文》)“事不三思,終有后悔!”(明·馮夢龍《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上一篇:《題張晞顏兩花圖二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張夢晉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