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恢
胸中磊磈不能平①,幻作崎嶇萬里程。
想到中原龍虎戰,千山萬壑起秋聲。
【注釋】
①磊磈(kui):眾石積累貌,喻胸中不平之氣。
【評說】
本詩選自臺灣國泰美術館藏陸恢《蜀道難圖》題詩。
陸恢(1851—1920),字廉夫,號狷庵,江蘇吳江人。曾為湖南巡撫吳大澂幕客。甲午戰爭時隨吳出征山海關,后移居上海,為海上畫派名家之一。善山水、花卉。山水師法古人,不拘一家,花卉多學清代新羅山人。
詩畫藝術的結合,除了題畫以外,還有詩意畫,即依前人詩意作畫,陸恢的這幅《蜀道難圖》,就是這樣一幅作品。蜀道在今川陜交界處,山高奇險,李太白作古詩《蜀道難》,曾有感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畫上高危的山勢,崎嶇的山路,完全取資于李太白詩,“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之謂也。畫面上懸崖絕壁架設天梯石棧,自低向高,曲折盤旋,直入云霧,山間的瀑布飛流直下,更是“飛湍瀑流爭喧虺,砅崖轉石萬壑雷”,顯得奇險萬狀。李太白當年作《蜀道難》,歷蜀道而側身西望,不禁長嘆,所嘆者乃社會之動亂不安:“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而陸恢卻因胸中的塊壘不能平息,與太白有共通之處,以其詩幻化作崎嶇高險的丘壑。中原地區長年處于軍閥混戰的動亂局面(畫上題“丁巳八月三日”,則時為1917年),想到此處,不禁寒意漸起,甚至山水間亦秋聲四起,原來畫家心中的抑郁是對當時社會的憂慮和關切。總之,陸恢這幅詩意畫不僅畫出了蜀道之險,更全面地把握了《蜀道難》中的思想內涵,也就使得畫境更富深意,畫意與詩意更加貼近。
上一篇:《題芹圃畫石》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送行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