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水龍吟》原文賞析
雞鳴風雨瀟瀟,側身天地無劉表。啼鵑迸淚,落花飄恨,斷魂飛繞。月暗云霄,星沉煙水,角聲清裊。問登樓王粲,鏡中白發,今宵又添多少。
極目鄉關何處,渺青山,髻螺低小。幾回好夢,隨風歸去,被渠遮了。寶瑟弦僵,玉笙簧冷,冥鴻天杪。但侵階莎草,滿庭綠樹,不知昏曉。
明陳霆《渚山堂詞話》云: “劉未遇時,嘗避難江湖間,往見有《水龍吟》一闋云云。此詞當是無聊中作。風雨瀟瀟,不知昏曉,則有感于時代之昏濁。而世無劉表,登樓王粲,則自傷于身世之羈孤。然孰知其不得志于前元者,乃天特老其材,將以貽諸皇明也哉! 是則適為大幸也?!痹琳潦吣觊g (1356—1357) 曾在石抹宜孫麾下為都事,后因“軍功不錄”,棄官他去。到至正二十年始應朱元璋聘請,襄贊軍務。這一步在劉基以及當時所有的士人們說來都是相當艱巨而難以邁出的一步,因為這一步意味著“造反”。一個人一輩子,甚至全家、全族的生死榮辱都系于這一步之間。相傳當時劉基的一部分族人見劉基造反了,生怕受到牽連,便改姓為“滑”,遷居許昌以避禍。結果朱元璋成功了,這部分人當然很后悔。(見徐渭《童氏族譜序》)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每逢改朝換代豪杰紛起的時候,“君擇臣,臣亦擇君”,君臣際遇,明君得賢臣,事業便能成功,否則便難逃殺身之禍。劉基在元至正十七年第三次去官后,對元王朝已徹底絕望了。當時群雄逐鹿,除朱元璋外尚有張士誠、陳友諒等,今后何去何從呢?這是擺在劉基以及當時所有士人面前的一個難題。這首詞正是劉基此時矛盾、困惑心情的寫照。
《詩經·鄭風·風雨》寫道:“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毙⌒蚍Q: “《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眲⒒懋攣y世,幾度為官,幾度被迫辭去,天地雖廣,何處才是安身立命之地呢?于是借“雞鳴”起興,由瀟瀟風雨,茫茫天地,想起了三國時期的劉表。當時中原爭戰不已,劉表為荊州刺史,保持一隅之地的暫時安寧,當時著名文學家王粲曾往依托??墒窃谠┰贌o這樣一塊托庇之地可尋了。劉基在這一開始的兩句中就把自己亂世思君子的心情以及對世事的憂慮強烈地展示出來,語意鮮明而又富于興象。接下一筆宕開,避實就虛,專就自己的情緒加以描繪。哀啼的杜鵑迸出了血淚,飄零的落花帶著幽恨,自己傷心的魂魄正伴隨著它們回蕩著、飛繞著,是在尋覓暫時的棲息之地,還是企求那永久的歸宿呢?這時夜空茫茫,月亮在層云間隱去了,星影也沉沒在煙水里,黑沉沉一片,似乎正壓迫著作者憂傷的心緒。凄厲而悠遠的角聲不斷地提醒作者,時局非常緊張而生命卻在無聊地流逝。他此時的心境和王粲寫《登樓賦》時是十分相近的。王粲懷才不用,“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諜之莫食。”劉基同樣是以王佐之才自命,意欲澄清天下,然而天下擾擾,何去何從呢? 一夜憂思,鏡中的白發一定又新添不少吧!
王粲在依托劉表時所作《登樓賦》有兩重命意,由懷才不遇而觸發了鄉土之思。“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北驹~上片由感嘆世無劉表而念及王粲,下片便自然地思憶起家鄉來了。“極目鄉關何處”?但見浩渺青山,如盤旋著的發髻一般,遠遠地立在天際。因為遠,看上去便好像又低又小。幾次做著好夢,在夢中正乘著夜風翩然歸去,卻偏偏又被這青山擋住了。從劉基那幾年的出處看來,他離家的時日并不太久,當時真能使他魂牽夢縈,思念不置的恐怕不是家鄉,而是“江左夷吾、關中宰相”的興王事業吧! 否則的話,他那幾年足跡不出浙東,何至于幾回好夢都“被渠遮了”呢?而相反,正是這匡時的宏圖促使他一而再地出仕,又一而再地受挫。以至“寶瑟弦僵,玉笙簧冷”,一曲治國救民的雅奏破滅了,希望像天邊的飛鴻,漸去漸遠漸無蹤。只剩下階前的蔓草、庭中的綠樹,依然茂盛地生長著,漸漸地遮掩了石階,濃陰灑遍了整個庭院,處在其中又怎能感覺到時代的昏曉、天下的治亂呢?
這首詞風格婉麗而有情致,正如葉蕃在《寫情集序》中論他的詞說:“感四時景物,托風月情懷,皆所以寫其憂世拯民之心?!边@首詞除開首兩句寓意較明白外,其余均著重在意緒的渲染,并借飄零的落花、侵階的芳草表達出來,含蓄而委婉。而愈是這樣,愈見其憂思之深。讀者只要細心地朗讀一過,就會從字里行間強烈地感受到時代的風風雨雨,以及作者郁勃跳躍的心緒。
上一篇:《陳澧·水龍吟》原文賞析
下一篇:《高士奇·水龍吟》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