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淳
何處消煩暑,林塘覆綠陰。
清談成偶坐,深會古人心。
【評說】
本詩選自天津博物館藏陳淳《綠陰偶坐》扇題詩。
陳淳師從文征明,張寰《白陽先生墓志銘》:“(淳)既為父祖所鐘愛,時太史衡山文公有重望,遣從之游,涵揉磨琢,器業(yè)日進,凡經(jīng)學(xué)、古文、詞章、書法、篆籀、畫詩咸臻其妙,稱入室弟子。”他的畫風(fēng)深受文征明的影響,特別是早期的山水畫,可以看到較多的文氏筆意。這幅《綠陰偶坐》扇圖,便是他四十歲以前的作品,畫在泥金扇面上,用典型的“細(xì)文”法,寫坡石、平臺、樹木,間以淡墨點染,樹陰下兩位老人對坐清談,線描拙樸,有明顯的元人風(fēng)調(diào)。
這首題畫五絕小詩,清妍淡雅,寫出詩畫家陳淳悠閑淡泊的心態(tài)。前半首詩,用問答句式開端,描繪出綠陰覆蓋林塘,足以消除煩暑的畫境。畫面上原來看不出池塘,經(jīng)題詩一點撥,方知兩位老人對坐在林塘邊的綠陰下。這便是詩補畫外意。第三句詩仍然扣住畫題著筆,寫出兩位老人偶坐樹陰下,干什么呢?他們正在“清談”;談些什么呢?他們談人生、談藝術(shù)、談古意,深深領(lǐng)悟古人的心意,尾句用“深會古人心”收結(jié),涵蓋古今,含蘊深遠(yuǎn),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余地。陳淳的老師是文征明,文征明的老師是沈周,他們在思想上仿效元代畫家淡泊名利、追求閑逸的人生態(tài)度,在藝術(shù)上追求元人提倡的“古意”、“錯綜古人”的審美理想。陳淳受到沈、文兩氏思想、藝術(shù)的熏陶,在這首早期寫作的題畫詩里,正好透露出這方面的信息。
上一篇:《題綠蔭長話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綠陰清話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