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范仲淹·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①
范仲淹
與歐陽公席上分題①
昨夜因看蜀志②,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③? 人世都無百歲。少癡騃、老成尪悴④。只有中間,些子少年⑤,忍把浮名牽系?一品與千金⑥,問白發、如何回避?
【鑒賞】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綿遠的歷史,中國人也素以文化傳統的悠久而自豪; 特別注重傳統,喜歡回顧歷史,這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特征。從一開始,中國的史官文化就非常發達,歷代統治階級都十分注重史書的修撰,唐太宗甚至提出了 “以史為鑒” 的著名觀點,因此,中國古人有關 “史” 的價值觀念也就特別強烈。這種價值觀念也必然會滲透到古代文學的創作領域中來。因此,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學創作也非常發達,以歷史人物事件為內容題材,或登臨懷古,或歌詠史實,或借古諷今,或托古言志,已構成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大主題。詞繼詩后而興,由于受詞的音樂特性和娛樂功能的選擇和決定,詞在內容題材的表現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隨著詞的文人化進程的逐步推進,詞在內容題材的表現上也不斷得到拓展,詠史懷古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走入文人詞的創作領域。在這里,我們發現了一片與燈紅酒綠、歌樓舞榭的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空間,這是一片歷史的時空; 進入這片時空領域,我們將欣賞到歷史人物的風采,尋覓出歷史變遷的規律,參悟出興亡盛衰的哲理,體味到歷史投射的痕跡。范仲淹的這首 《剔銀燈》 詞,堪稱是宋代較早的詠史詞作。此詞雖為飲筵之上分題所寫,即興而作,但所寫內容卻不涉離別相思、歌酒妓樂等內容,而是吟詠三國歷史,抒寫人生感喟。曹操、孫權、劉備乃三國時代鼎足而立的三個英雄人物,一向受到世人的景仰和追慕,可范仲淹卻譏笑他們 “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認為與其如此爭奪天下追逐功利,不如像晉代的竹林七賢中的劉伶那樣摒棄世務縱酒放逸。詞人之所以對三國英雄人物及其歷史功績發出譏刺否定的論辭,一來可能是從反對分裂主張統一的歷史高度出發的,二來則反映了詞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以及對仕途功名的厭倦。所以詞的下闋在吟詠歷史人物之后接著感嘆現實人生,抒發了人生短暫、名利與生命難以兩全的深沉悲患。此詞大概是范仲淹于政治革新失敗之后所作,詞人以垂暮之年閱讀歷史,回首平生,故此詞寫得音情頓挫,感慨深沉,蘊含豐富,發人深思。
上一篇:《袁去華·劍器近》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魯逸仲·南浦》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