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任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風景甲桂林。”在清澈見底的漓江上蕩舟遠望,可以見到陽朔碧蓮峰石壁上,有一個約三米見方的巨大草書“帶”字,字體灑脫,筆勢遒勁,似春蚓秋蛇,象虎臥龍跳,雄渾奔放,令人感奮。這個字是紹興人王元任于道光十四年(1834)寫的,當時他任陽朔縣縣令。
一百多年來,這個字引起無數遐想,人們注目凝視,流連忘返,輕輕地議論著,深深地思考著。唐代大文豪韓愈在《送桂州嚴大夫》五言律中有“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一聯,用以描寫漓江秀麗景色。因而有人認為,王元任的這個“帶”字概括了“江作青羅帶”的意思,是對陽朔山光水色的贊美。有人反復揣摩,發現這個狂草“帶”字中藏有“一帶山河,少年努力”八字,含義深蘊。還有人仔細推敲,又發現其中包含“一帶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舉世才”十四字,內涵更豐富了。又有一位詩人認真研究,終于從這個字中找到了蘊藏著的一首四言詩:
一帶山河,舉世無雙。少年努力,萬古留芳。
王元任從無數漢字中挑出一個“帶”字,并且把它寫在風景如畫、游人如織的陽朔渡口,當然是有用心的。清朝末年,侵略者的炮艦轟開了中國的大門, 民族危機空前高漲。王元任生當清統治沒落時期,他雖然受過傳統的封建教育,但進入官場后, 目睹著種種腐敗現象,耳聞著侵略者的種種暴行,對國家的前途深感憂慮。他和同時的一批比較開明的官僚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如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一樣,主張改革現狀。他是一個具有愛國思想和維新改良傾向的人物。
他的思想感情就蘊含在這個“帶”字中。“一帶山河,舉世無雙。”詩人身為陽朔縣令,熱烈贊美這兒的美麗景色,陽朔至桂林沿江一帶,群山峭拔,千峰倒影,奇態異狀,琳瑯滿目,茂林修竹,秀色可餐,河洲斷續,農田似錦,流水清澈,游魚可數,霧氣濛濛,青山浮動,輕風吹拂,碧波蕩漾,漓江象玉帶般旋繞迂回,令人心曠神怡,陶然欲醉。江山如繪,一江流水千幅畫,人間此地勝仙境。它是舉世無雙的,它是屬于祖國的。這就深蘊著詩人的愛國深情。
可是自然美卻掩蓋不住社會丑,列強鷹瞵,瘡痍遍地,祖國在風雨飄搖之中。作者對滿清政府上上下下的顢頇官員失望了,于是寄希望于新一代。“少年努力,萬古留芳。”青年們應當走新的路,熱愛、保衛祖國的壯麗山河,為擺脫貧窮腐敗、落后挨打的局面而努力奮斗。這就是變法圖強,向外國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尋求真理。如果誰為祖國富強、中華振興立下功勞,那末,人民會永遠記住他,功垂千秋,萬古留芳。因此,這兩行跟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詩人希望出現一場暴風驟雨式的大變動,改變令人窒息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希冀有一批優秀青年人物出來,創造出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少年努力,萬古留芳”,是對巨大力量的盼望,是詩人對下一代的殷切期望與激勵。
這首詩即景生情,表現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渴望改革,具有追求理想、深信未來的戰斗精神,所以言簡意賅,似箴言警句,擲地作金石聲;氣勢磅礴,雄睨古今,色彩瑰麗,催人深思。它刻在陽朔渡口高高的石壁上,過去、今天、將來都向每位游客提出: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你為她做了什么?從而激勵人們的愛國深情。這個字以及藏在其中的詩句,也將是“萬古留芳”的!
上一篇:《封丘作·高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廣東惠州西湖孤山朝云墓聯》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