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陳曾壽·七絕》原文賞析
曩歲住武昌,有賣餅叟作秦聲,寒夜過深巷,其音幽咽以長,爇小爐擔(dān)間,以竹筒炊餅令爇,焦香噴鼻。自予入都,遭世變忽忽二十余年,今以事復(fù)來城中,聞聲呼之,果叟也。詢其年,已七十,自言業(yè)賣餅四十年矣。感念舊事,為作一絕。
華表崢嶸不住塵,望門呼舊只酸辛。霜街一擔(dān)油酥餅,猶是當(dāng)年皺面人。
此詩作于辛亥革命后 (1913年)。作者通過重見賣油餅老叟一事,抒發(fā)了傷時感世之情,也流露出對清亡的悲痛。
“華表崢嶸不住塵”,“華表”是清代的遺物,是設(shè)在宮殿、城垣或陵墓前的石柱?!皪槑V”,高峻。二十余年后重見華表,依然如故,而清王朝卻覆滅了。景物依舊,人事全非,怎不引起詩人的感傷?因而當(dāng)聽見舊識賣餅叟深夜凄涼的叫賣聲時,必然會“望門呼舊只酸辛” 了。“舊”與“酸辛”是此詩的中心。
三、四句則更深入一層,由聽到見,賣餅叟的形象就愈加鮮明。作者感傷之情更濃。深夜里,在鋪滿冷霜的寂靜的小巷中,寒氣凜冽,而老態(tài)龍鐘的賣餅叟,挑著擔(dān)子,以 “幽咽以長”的秦聲,叫賣油酥餅,情景與二十年前相同,但這二十余年時世的動亂、政局的變遷,使人恍有隔世之感,懷舊傷感之情,就更加強烈了。
上一篇:古詩《吳偉業(yè)·戲題仕女圖·一舸》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查慎行·三江口苦雨》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