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業(yè)
投金瀨畔敢安居,覆楚亡吳數(shù)上書。
手把屬鏤思往事,九原歸去愧包胥。
吳偉業(yè)的出仕新朝,使其后半生一直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他在臨終前曾追悔道:“忍死偷生廿載余,而今罪孳怎消除!受恩欠債應填補,總比鴻毛也不如。”他的晚年便是在這種自怨自責,自悲自苦的心情下度過的,而此種沉重的精神壓力亦成為他晚年詩詞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這首《伍員》詩亦不例外。詩寫伍員雖為吳國立下了大功,但畢竟有負于楚國。很顯然,吳偉業(yè)以伍員自比,托古自傷,抒寫愧對故國的悔恨心情。
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所殺,伍員因此而逃離在外,最后避身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奪取了王位,并輔佐其治天下,致使吳國很快地富強起來。伍員見時機成熟,即親領(lǐng)吳軍破楚,入郢都,鞭楚平王尸,報了殺父之仇。詩的一、二句即敘述此段史事。首句描述逃亡途中,伍員謹慎驚恐之狀。“投金瀨”,在今江蘇溧陽境內(nèi),當初伍員至此,曾乞食于一位擊絮女子,為使伍員無泄露風聲之憂,此女子竟投瀨而亡。后來,為報答相救之恩,伍員曾擲金于女子投水處,故有“投金瀨”之稱。“敢安居”,為豈敢逗留之意,那種隨時隨地都可能有追兵逼近的危急情景,由此而可以想知。次句即概述入?yún)呛笏ǖ墓儭!皵?shù)上書”而終于使吳國得以強盛;“覆楚”既是吳王的大業(yè),亦是伍員的宿愿。然而,政治的風云往往突變,當吳越交戰(zhàn)時,卻因諫阻吳王夫差接受越國求和而闖下了大禍,夫差全不念伍員往日的功勞,竟然賜劍令其自殺,三句所言“屬鏤”,即為劍名,“手把屬鏤思往事”,伍子胥那一刻的心理,真可謂百感交集,感情的激蕩,心潮的起伏,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而吳偉業(yè)卻從己身的遭逢及其體驗出發(fā),概括為“九原歸去愧包胥”一句。包胥,即申包胥,《史記·伍子胥傳》:“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
上一篇:金人瑞《上巳日,天暢晴甚,覺《蘭亭》“天朗氣清”句為右軍入化之筆,昭明忽然出手,豈謂年年有印板上巳耶?詩以紀之(二首)》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顧炎武《榜人曲(二首)》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