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劉克莊·一剪梅》余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①。
劉克莊
余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①。
束缊宵行十里強②,挑得詩囊③,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④,來送劉郎⑤。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墻,推倒胡床⑥。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鑒賞】 這首詞寫書生 “疏狂” 風致,酣暢淋漓,栩栩如生。宋理宗嘉熙三年 (1239) 冬天,劉克莊到廣東赴任,好友王邁前來為他餞行,詞人有感而作此詞。上闋敘啟程和餞送情景。詞人扎起火把,連夜啟程,已經走出十多里路程,好友“王郎” 聞訊,急忙趕到風亭驛來為宵行赴任的 “劉郎” 餞行。由于 “天寒路滑馬蹄僵”,所以詞人只好輕裝前行,然而衣物行裝可以少帶,硯墨詩書卻不可不帶,“挑得詩囊,拋了衣囊”,這兩句詞極其生動準確地表現出文人書生遠行的個性特征。下闋抒話別時的 “疏狂” 情懷。兩位至交好友于風亭之夜舉火設宴,飲酒話別,喝到酒酣耳熱之際,他們便開始高談闊論,品詩說文; 說到痛快淋漓處,旁若無人,妙趣橫生,手舞足蹈,推倒了桌椅,也驚倒了鄰居,更引得旁觀的人拍手大笑,把他們看成兩個“疏狂” 的書生; 詞人對周圍的反應置若罔聞,視而不見,依然我行我素,“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此時劉克莊已是52歲的半百之人,本不是 “疏狂” 的年紀了,在這里詞人實際上是借“疏狂” 的行為方式,來抒發郁結在胸中的憤懣不平之情。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楊僉判·一剪梅》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