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武侯廟》原文與賞析
杜甫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
在杜甫詩集中,有多首詠不同地點的諸葛亮祠廟的詩,這一首是詠夔州的武侯廟。
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正值東漢末葉,天下混亂,群雄割據,諸葛亮隱居在南陽郡治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漢裔劉備到隆中三顧茅廬敦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興漢大業,幾經戰伐,終于在四川建立蜀國,與魏、吳三分天下。劉備歿后,諸葛亮繼續輔佐后主劉禪,以丞相封武公侯。杜甫在夔州住過,夔州有諸葛廟,詩人自然會記起卓有雄才大略的諸葛亮。這首詩的主題思想是透過武侯廟而高度贊揚諸葛亮對蜀漢鞠躬盡瘁的忠貞精神。詩人用觸景生情的筆法,語巧工精地表達對諸葛亮的無限景仰。
詩人眼中接觸的武侯廟,古廟中的彩繪因年深日久而剝落; 荒涼的山坡,蕪草蔓生。目睹若此,不禁發出“遺廟丹青在,空山草木長”,蒼涼而低沉的辭句。然而,一代雄才,千秋賢相決不會與草木而同朽。當初諸葛亮為先主劉備驅馳,已見其忠; 在后主劉禪那么昏庸的情況下,仍然兩上出師表,辭主率師南征北戰,死而后已,從無歸臥南陽之意,這種鞠躬盡瘁的精神,肝腦涂地的忠貞,確是古今少有。于是詩人振筆著力一轉,“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寥寥十個字,以精粹、提煉、含蓄的筆鋒,把諸葛亮一生忠于事業的精神,高度概括濃縮進去,言盡而意不盡,讀之頗耐深思細索。特別一個“猶”字,用得轉折有力,纏綿不絕。
這首詩是五言絕句,兩聯都用對偶句法,其結構的布局: 首二句寫景,后二句抒情,觸景而生情。寫景的句法蒼涼而低沉; 抒情的造句慷慨而綿邈,一景一情,一弛一緊地有機結合,故能緊緊扣住讀者的心弦。
清代文學家王夫之曾談過“情語能以轉折為含蓄者,唯杜陵居勝” (杜陵為杜甫之別號),這是極中肯的評價。
上一篇:張旭《桃花溪》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李廉《武功山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