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徐照》言情贈友詩歌
近參圓覺境如何? 月冷高空影在波。
身健卻緣餐飯少,詩清都為飲茶多。
城居亦似山中靜,夜夢俱無世慮魔。
昨日曾知到門外,因隨鶴步踏青莎。
這首詩的作者徐璣及所贈的對象徐照,均為南宋“永嘉四靈”詩人。這派詩人在國家危亡的年月里,消極避世,嘯傲山林,寄情田園,雕章鑿句,過著閑適的生活。公開宣稱“有酒不須談世事,無機惟合臥山林”(翁卷《行藥作》 ),“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 (趙師秀《薛氏瓜廬》) 。很少關心國家安危和民生疾苦,詩歌題材很狹窄,應酬之作占了相當的比例。
詩的開頭兩句: “近參圓覺境如何,月冷高空影在波。” “圓覺”是佛教用語,原指舍棄一切“恩、愛、貪、欲”和“妄念”修煉成佛,達到圓滿靈覺的境界。具體到本詩作者,就是擺脫生活中的一切憂愁煩惱,達到心靈的寧靜和超脫。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遵循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的生活準則,每當他們在生活中不得志的時候,就遁入佛道之門,從中尋找心靈的寄托。作者生活在腐朽偏安的南宋王朝,仕途失意,所以拜佛以安慰靈魂,尋求超脫。這兩句采用自問自答的設問形式。前句問: 近來修煉“圓覺”情況怎么樣了?后句的回答展示出一個優美的意象: 心境好像天空那明麗皎潔的月亮倒映在水里,達到一種空明澄澈的境地。言下之意,“圓覺”之功已經煉就了。
三、四句緊承前兩句。因為已經“圓覺”了,所以生活也與俗人不同,飯雖然吃得少了,但身體反而更加健康,面部紅潤,身體硬朗結實。又嗜好喝茶,茶癮愈來愈大,平日離不開那清香芬芳的茶水,而詩作好像受此影響,變得更加清麗工整。
五,六句還是寫“圓覺”達到的脫俗境界。由于煉佛成性,雖然居住在喧囂擾攘的大都市里,也感到像是山里一樣寂靜。人世間的憂樂與己無關。晚上睡覺不像以前為世務所累而常作惡夢,睡得很踏實。
末兩句告訴朋友,他現在無憂無慮,逍遙自在,昨天還步出家門,到郊野散步去了。生活得如同閑云野鶴,任情隨性,閑適而超俗,有一股野逸之氣。
這首詩極力渲染 “圓覺”后的脫俗之氣,作者瑣碎具體地向朋友講述自己的生活狀況,飲食起居,無一不談,像是寒暄、拉家常,從中體現出二人親密的友誼。
上一篇:《贈孫莘老七絕》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贈柳生》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