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意馬》|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維摩經·香積佛品》:“以難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乃可調服。”又《藝文類聚》卷七十六《內典上》引蒙豫《懺悔詩》:“俱消五道縛,共蕩四生冤,三循祛愛馬,六念靜心猿。”
又,《三教指歸》:“鞭心馬而馳八極,油意車以戲九空。”又,《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又,《慈恩傳》九:“守察心猿,觀法實相。愿托慮于禪門,澄心于定水。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馬之奔馳。”
【釋義】原為佛教語,不論是“心猿”、“心馬”、“心猿意馬”都用以比喻浮躁不安的心情。道家常將克服心猿意馬作為內修的重要內容,佛教也是如此,要“靜心猿”,“鞭心馬”。在文學作品中則常比喻心神不定,心情散亂不能自制。
【例句】①兜的喚回我心猿意馬。我是朵嬌滴滴洛陽花,呀!險些的露出風流話靶。(喬吉雜劇《玉簫女兩世姻緣》第三折〔鬼三臺〕)此例心猿意馬比喻搖曳不定的心境。②俺從今把心猿意馬緊牢拴,將繁華不掛眼。(關漢卿雜劇《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一折〔元和令〕)心猿意馬比喻世慮雜念。③小姐呵,則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馬心猿?(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柳葉兒〕)張生見了鶯鶯,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心搖神動。④成就了燕約鶯期,收拾了心猿意馬。(喬吉雜劇《杜牧之詩酒揚州夢》第三折〔牧羊關〕)心猿意馬在此指因相思而心神不定,與原典意有異。⑤他那里退后趨前,俺這里意馬心猿。(賈仲明(《元曲選》作武漢臣)雜劇《李素蘭風月玉壺春》第一折〔么篇〕)比喻心旌搖動,不能自制。⑥我與你拴意馬系心猿,看一榻乾坤定是非。(史九敬先雜劇《老莊周一枕蝴蝶夢》第二折[煞尾])太白金星讓莊周放棄名利,他才能教他如何修煉——降伏心猿意馬。
上一篇:元曲典故《心有靈犀一點通》|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懸頭(懸梁)》|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