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碑文的賞析與寫作·記事碑·《山陜修路碑》(高文達)
大碩德胡公諱正寬,平修船路功德序:
閑晌,閱歷古人有名留鐘鼎、姓載史冊、功記旗常者,大抵有實德可書述,行實可稱,而非有過情之聲譽,恒令人叱咤稱道于千百世代而不置也。已如我國朝圣天子,統馭六合,德耀八荒,仁風所播,無遠弗屆。凡有利于民生者,利在必賞。況修補船路,利有攸往,尤為功之顯著,與他人以欺世盜名要虛譽者,其相去徑庭之別也,又有帝君垂誦云:失豈虛語而故為垂訓哉? 幸有晉□□胡兄諱正寬,公賓商哈斯十有八載,憫念索橋兩岸途路不平,有意增修,奈工程浩大,難以枚舉,于是歲之初夏,弟等接得緣簿一本,籍以恣前序,知其為平治索橋道途,修補黃河岸渡,是誠胡兄之羨美也,弟等于是糾正眾客,會館會議,蒙大終慨然諾許,情愿□施,以盡其善果。□有字號不構大小,共成一百七十家有余,捐銀無論多少,總稱三百四十兩。不足陸續稍奉,以完公德。將見崎嶇者頓成平途,坎坷行人不嘆道途維艱,要籍胡兄之心力所致耳。因仗眾字號大家商酌。愿立碑以垂千古,維胡兄之功德予不朽云。是為序,涼城山陜合郡從字號眷第等,大家會議謹立此碑。
大清乾隆四十三年,歲次戊戌陰之月,哈斯吉本堡庫眷第石輸義公路氏,同庠稟表侄高文達敏卿氏,頓首拜并書。
【賞析】
此碑屹立在哈思山北麓的甘肅省靖遠縣石門鄉小口村臨近的黃河古渡口——索橋的東岸。索橋為絲綢之路著名的黃河古渡之一,在渡口以南五公里處,是歷史上有名的哈思古堡,古時來往商旅使團都要在這里過河休整。據史料記載,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于渡口臨黃河東山之上修筑堡寨,名為“鐵鎖關”,并修復被河水沖毀的往日索橋渡口;仍用24只大船連為浮橋,或稱“船橋”,以通往來。至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南大道西(安)蘭(州)公路開通之前,這里一直是絲綢之路進入河西走廊的必經渡口。
《山陜修路碑》的碑文記載的是寓居當地的巨商胡正寬為整修拓寬哈思堡至索橋渡口這段石質山路,向過往的山西、陜西兩省的客商募捐銀錢一事,商戶涉及四州、七府、三十縣,列商號一百八十多家,從碑文記載的史實上,足見當時的繁華與興盛。
上一篇:幾種碑文的賞析與寫作·墓碑·《亡妻王氏墓志銘》(宋·蘇軾)
下一篇:幾種碑文的賞析與寫作·廟碑·《昭德廟碑銘》(王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