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書磨崖碑后》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春風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讀《中興碑》。①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②
明皇不作苞桑計,顛倒四海由祿兒。③
九廟不守乘輿西,萬官已作烏擇棲。④
撫軍監國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為?⑤
事有至難天幸爾,上皇跼蹐還京師。⑥
內間張后色可否,外間李父頤指揮。⑦
南內凄涼幾茍活,高將軍去事尤危。⑧
臣結舂陵二三策,臣甫杜鵑再拜詩。⑨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賞瓊琚詞。⑩
同來野僧六七輩,亦有文士相追隨。
斷崖蒼蘚對立久,涷雨為洗前朝悲。(11)
【注釋】 ①浯(wu吾)溪:水名,在今湖南祁陽縣西南。《中興碑》:《大唐中興碑》,唐人元結作,顏真卿書,內容寫安史亂后肅宗朝唐室“中興”之事,刻于浯溪邊的石崖上。②墨本:拓本。摩挲:撫摸。③明皇:唐玄宗李隆基。苞桑:同包桑,桑樹干。語出《易·否卦》:“其亡其亡,系于包桑。”比喻牢靠,鞏固。“苞桑計”即固本之計。祿兒:安祿山。安曾認做唐玄宗、楊貴妃的養兒,故稱“祿兒”。④九廟:唐王朝祀祖宗的太廟九室。乘輿:皇帝乘坐的車子。“乘輿西”指安史亂后唐玄宗倉皇西奔。烏擇棲:比喻官員們紛紛投靠新主。語出《左傳·哀十一年》:“烏則擇木,木豈能擇烏。” ⑤撫軍監國:統率軍隊,守護國家。《左傳·閔二年》:“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冢子即太子。趣(cu促):急促。大物:指國家。《莊子·天下》:“天下,大物也。”
⑥跼蹐(juji局及):行動小心戒懼之狀。此處指唐玄宗返京后受肅宗所制,心存戒懼之事。⑦張后:肅宗的皇后張氏。色可否:視其面色是否同意。李父:宦官李國輔,至德二載(757)封郕國公,權傾一時。頤(yi移)指揮:用面部的表情來示意指揮。⑧南內:宮城的南邊,這里指南內興慶宮。玄宗返京之初居此,后被遷至西內。高將軍:高力士,玄宗的心腹宦官,曾封驃騎大將軍。玄宗被幽禁后,高力士被流放巫州(今四川巫山縣)。⑨臣結:元結。元結曾任道州(今湖南道縣)刺史,多次上表論政事。道州即舂陵故地。臣甫:杜甫。杜甫曾作《杜鵑詩》:“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又作《杜鵑行》,以杜鵑為喻,對玄宗失位表示哀傷。⑩瓊琚(qiong ju窮居):美玉,比喻元、杜文辭之美。(11)涷(dong東)雨:暴雨。
【譯文】 春風把小船吹到浯溪,我扶杖上岸讀那《中興碑》。半生中只能見到拓本,如今撫摸石刻卻已兩鬢白。唐玄宗不以天下為重,寵信叛臣,使國家崩潰。京城陷落,皇帝西奔,百官猶如烏鴉朝著新枝飛。太子本應代管國事,為何急急忙忙搶皇位?老天保佑平定了叛亂,玄宗還京戰戰兢兢真狼狽。肅宗在宮內要看張后的臉色,在宮外要聽李輔國的指揮。玄宗在南內凄涼地茍活,高力士被逐后事情更險危。元結上策,杜甫賦詩,誰解其中含意深微?世人只賞元文杜詩文辭美,豈知忠臣刻骨銘心有深悲?有幾個文士隨我同游,還有僧人六七位。對著這石崖苔蘚我久久站立,好像要沖洗前朝的悲痛,頃刻間大雨紛飛。
【集評】 宋·張戒:“張文潛與魯直同作《中興碑詩》,然其工拙不可同年而語。魯直自以為可入子美之室,若《中興碑詩》,則真可謂入子美之室矣。”(《歲寒堂詩話》卷上)
宋·曾季貍:“山谷《浯溪碑詩》有史法,古今詩人不至此也。”(《艇齋詩話》)
明·王世貞:“山谷《中興頌碑后詩》,是論宗語,俯仰感慨,不忍再讀。”(《山谷中興碑后詩》,《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三六)
近·陳衍:“此首音節甚佳,而議論未是。”(《宋詩精華錄》卷二)
近·高步瀛:“沉郁頓挫。神似杜老而不襲其貌,是為作家。”(《唐宋詩舉要》卷三)
今·王鎮遠:“章法謹嚴,層次清晰。”“以高峻激昂的聲調配合縱橫恣肆的議論,形式和內容渾然一體。”(《宋詩鑒賞辭典》第579頁)
【總案】 徽宗崇寧三年(1104),黃庭堅在前往宜州(今廣西宜山縣)途中經過浯溪,親眼看到了《中興碑》石刻,感而作此。唐玄宗不恤國事,寵信安祿山之流,終于釀成大亂。自杜甫以來,歷代詩人吟詠此事的有很多。山谷此詩則別開生面,對玄、肅二朝的史事用簡潔老練的筆墨予以敘述,而字里行間極富感情色彩,尤其對玄、肅父子相猜的悲劇更為悲痛激憤,絕不同于一般的泛泛詠史之作。宋徽宗即位以后,朝政日趨黑暗,黨爭日益成為純粹的排斥異己、結黨營私。民不聊生,國將不國。此時雖然沒有蕃將叛亂、父子相忌等禍患,但君昏臣奸,大亂將至的趨勢則與唐玄宗當年并無差別。山谷此時正遭受一生中最嚴重的打擊,他對于國家和個人的前途都感焦慮不安。此詩名為詠史,實為借古諷今,“涷雨為洗前朝悲”云云,不過是閃爍其詞而已。此詩章法極為可觀,首尾各以四句交代觀碑事,互相呼應。中間十六句詠史,敘事極有層次,頗有古文章法。加上語言干凈利落,風格質樸老健,堪稱山谷的老成之作。
上一篇: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林景熙《京口月夕書懷》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