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惲·浣溪沙》原文賞析
客亭觀漲
老雨長河壯怒濤。客亭夜久聽喧號。平明兩涘渺江皋。沙尾沒來漁箔短,危檣看處客帆高。斜陽汀草亂青袍。
此詞寫在黃河邊的一個客亭里觀看到的雨后水漲的景象。能飽覽這樣的景象,對于偶爾客經(jīng)黃河的詞人來說不能不算是個新奇事兒。從詞的開頭兩句我們知道,詞人的觀覽不是出于預定的目的,象我們今天登泰山觀日出,赴錢塘觀海潮之類。正因為沒有先期的希望,所以詞人沒有去注意那正在洶涌的黃河潮。他是在客亭之中無意地聽到了潮水的喧號聲。這喧號聲緊緊地吸引了他,很久很久。他肯定地猜測這潮水必定很大,一定如杜甫筆下的渭水那樣“群水從西下,極目高崒兀”。這不僅是因為黃河訇然潮聲的啟示,也是因為久雨(“老雨”)必有洪流的常識。正因為夜間接受了潮聲的吸引,又有這番知性的揣度,激起了他一早就去觀看的興致。夜間的聽覺得到了視覺的驗證:黃河兩邊那原本起于水面的沙灘,現(xiàn)在由于水面的上漲都顯得似有若無了。耳聽為虛,眼見是實。聽只是聽潮,觀才是“觀漲”。寫潮之大,正是寫漲之高,這有“未寫其人,先寫其聲”的效果。上片的最后一句才是題面規(guī)定的描寫重心。下片也正是從這一句生發(fā)開去的。如果說“平明兩涘渺江皋”寫的是遠視之水景,下片則寫的是近視之物。由于水中沙灘被淹沒,原來綿延在灘頭捕魚的網(wǎng)柵也相應地短了許多。由于水漲船高,那本來就看高的桅桿,現(xiàn)在扯起了帆篷,顯得更高。詞人在這兩句相對松散的對仗中,從高、低兩個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水漲之后水邊景物的變化。其中的“客帆”二字,有隱略題面的作用。最后一句,語本庾信《哀江南賦》:“青袍如草”。這里把比喻關系顛倒過來,以青袍之色來形容水邊草地在初升之日映照下所顯現(xiàn)出來的一片嫩綠。全詞共六句,有聽覺有視覺。聽覺寫河漲之勢,視覺寫潮后景觀。詞人選取了幾個典型景物,寥寥數(shù)筆,即勾勒出一幅壯闊、奇麗而又不失為淡雅的平遠河漲圖,使千載之下的我們,得以領略到黃河一隅曾經(jīng)展示過的風采。
上一篇:《納蘭性德·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劉基·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