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放《瀟湘感事》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離離江草與江花,往事洲邊一嘆嗟。②
漢傅有才終去國,楚臣無罪亦沈沙。③
凄涼野浦飛寒雁,牢落汀祠聚晚鴉。④
無限清忠歸浪底,滔滔千頃屬漁家。
【注釋】 ①瀟湘:湘江的別稱。因湘水清且深而得名。瀟,水清深貌。②離離:繁茂貌。③漢傅:指西漢賈誼。賈誼曾為權臣周勃、灌嬰等排擠,由太中大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為梁懷王太傅,故稱。國:京師。楚臣:指戰國楚人屈原。初輔佐楚懷王,歷任左徒、三閭大夫。后遭讒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流浪于沅、湘流域,終自投淚羅江而死。④野浦:荒野的江邊。浦,水濱。牢落:敗殘零亂貌。汀祠:江邊的祠堂。汀,水中或水邊的平地。
【譯文】 望盡湘江兩岸的茂草繁花,聯想起往事,不禁佇立灘邊發一聲嘆嗟。賈誼有才報國,反而遭讒被謫出京;屈原為國效忠,有什么罪卻要自沉埋于江沙。荒涼的江濱飛起幾只秋雁,滿目盡是凄涼;江邊的祠廟聚滿成群暮鴉,一派零落景象。無上高潔的忠魂,竟遭深埋浪底;滔滔不絕的千頃浪,卻任憑漁家打魚撒網。
【集評】 宋·文瑩:“種司諫既以三不便之奏諫真宗長安之幸,惟大臣深忌之,必知車輅還闕不久須召,先布所陷之基”,后果遭讒,“由此寵待遂解,札付河陽賜種買山銀一百兩,所請(指種放“乞詣闕請覲”)宜不允。是歲遂亡,祥符八年也。種少時有《瀟湘感事》詩云云,誠先兆也。”(《湘山野錄》卷上)
宋·李頎:“種放在章圣朝,累章乞歸,賜買山銀百兩。放少時有《瀟湘感事》詩,曰:……亦先兆也。”(《宋詩話輯佚·古今詩話》第204頁)
【總案】 此詩錄自《宋詩紀事》,詩文與《湘山野錄》所載同。但據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所輯《古今詩話》案云:“此則出《湘山野錄》卷上。”(第204頁)而兩本文字稍有別,凡三處:《湘山》本為“一嘆”、“聚晚”、“歸”,而《古今》本分別作“嘆復”、“晚聚”、“沉”。本書所選以《湘山》、《紀事》本為準。此詩系作者青年時代游湘之作。詩人獨立湘江之濱,憑吊忠魂,感慨古今,觸景生情,所見江草、江花、野浦、寒雁、汀祠、晚鴉、波光、漁舟,俱靜寂、蕭疏、凄涼,見出忠魂生前遭讒、死后冷落的境遇,表現出詩人對忠魂的同情與欽敬,實亦自悲自悼,所謂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是也。而景自蕭疏,情自凄涼。
上一篇:張元干《瀟湘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汪元量《潼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