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二首
瀉水置平地(1),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2)。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3)!
【譯詩】傾水在平地上,各自東西南北淌流。人生也有機緣、命運,怎能行而哀嘆,坐而憂愁?飲酒來自己寬慰自己,舉起酒杯停止歌喉。心不是木石怎無感慨?欲言又止欲說還休!
【解析】這首詩寫心中激憤之情。詩的一開頭就用了一組比喻:“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來告訴人們,人生的流向浮沉,是各有機緣,各有命運的,因此,“安能行嘆復坐愁!”他用較為豁達的詩句把自己從極度的苦悶、煩惱中解脫出來。雖然,這里有消極的天命思想,但作為當時詩人的思想解脫,仍可說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不行嘆坐愁,“酌酒以自寬”罷,而《行路難》的歌兒也可暫時中斷了。這辦法靈驗嗎?否。“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世上紛亂的事物,極度不平,門閥士族的橫暴、戰亂徭役的沉壓,都使有正義感的人感憤于心。作者巧妙地把這種難言、難平、難抑的苦痛表露出來,正是對社會的不滿與抗爭!
#!#其二#!#
對案不能食(4),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能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5)?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6)!
【譯詩】面對小幾不能吃下飯去,拔劍擊柱長長嘆息。大丈夫生在世上能有幾多時日,怎能裹足不前垂下雙翼?被罷去官職離任,回到家中自在養息。早晨出去與親人辭別,傍晚歸來又和親人在一起。在床前引逗孩子玩耍,在機房看妻子紡織。自古以來圣賢們都很清貧,更何況我們這些人孤高耿直。
【解析】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在門閥制度的壓抑下,有志不能舒展的憤慨,突出表現了詩人耿直倔強的性格。詩開頭便以傳神之筆勾勒出一個滿腹愁思、滿腔憤懣的形象。起句生動且有氣勢。為什么這樣愁思百結、感慨不已呢?“丈夫生世能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一語道破詩人的心聲。作者有向上的精神和立功于世的追求,怎能茍且偷安呢?此時“弄兒”“看婦”的寂聊生活,和自己的雄懷壯志是絕不相容的。正是現實和愿望這一對尖銳的矛盾,才有詩開頭的壯哉激越的行為。這一動一靜、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詩的結尾,概括了整個社會的腐敗現象,也說穿了自己窘迫處境的根源:“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他高呼不平,批判這個黑暗的社會制度,抒發了自己的痛怨和憤懣。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僅為自己呼喊,“我輩”二字,道出了有他這種遭遇的是一些人!這樣,就擴大了詩的社會性。本詩感情奔放,語言清新流暢,層次變化豐富清晰,對比鮮明,以實寫虛,深化思想境界。
上一篇:經典《擬詠懷》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捉船行》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