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審言
共有樽中好, 言尋谷口來。
薜蘿山徑入, 荷芰水亭開。
日氣含殘雨, 云陰留晚雷。
洛陽鐘鼓至, 車馬系遲回。
此詩是杜審言任洛陽縣丞時所作,寫夏日訪問友人鄭七山中居處的情趣。
首聯寫自己訪問鄭七,將與之共飲。詩人與鄭七“共有樽中好”,都愛飲酒,但鄭七并非市井酒徒,而是隱居山林的高士。從訪問之地暗示出友人的身分與風概。“谷口”一詞雙關,既從字面上扣住詩題“山齋”,點出友人住在山中,又暗用典故,指出友人身分。谷口是西漢的縣名。在今陜西醴泉縣東北,地當涇水出山谷之處,故名谷口。漢有隱士鄭璞,字子真,躬耕于谷口。友人鄭七與之同姓,也是隱遁山林之人,所以詩中借用了谷口的地名,既切友人的姓,又合友人身份,十分巧妙。“尋”字透出友人山齋之幽深和入山探訪的過程,用得很好。
頷聯寫入山來到鄭七寓所,寫山齋環境的幽美。出句說穿過長滿薜蘿的山徑進入山齋,對句說山齋中有一片荷花池,池上有亭,池水平鋪展開。詩人和友人也許就是在亭上對飲,欣賞著四面山光水色的。這兩句用詞也很精工:“入”寫山徑之幽、山齋之隱,“開”寫荷池之闊、心情之樂。薜蘿、荷芰呼應詩題中的“夏日”,也切合高人韻士的雅趣。
頸聯寫與友人留連終日,陣雨剛過,雷聲隱聞。夏日陰晴不定,驟雨初歇,太陽又穿出云層,日光下還飛散著如霧的細雨。暮色漸起,陰云低垂,雨意未消,遠處還有隱約的雷聲。說不定,云層中間或有閃電亮起呢。這一聯的動詞也用得好:“含”字見殘雨之少,“留”字表雷聲之弱。詩人善于練字,捕捉視覺和聽覺的微妙的感受,于此可見。杜甫贊揚杜審言說:“吾祖詩冠古”。確有一定道理。
尾聯寫天色已晚,卻遲遲不愿離去。前一聯已寫出天晚的景象,此聯進一步從洛陽鐘鼓之聲傳來暗示已到不能不回城的時候了。城樓報時的鐘鼓之聲未見得能傳得那么遠,此處只是強調時間已由暮入夜。但詩人還是不肯起身登車,讓車馬空系在齋旁。詩人欣賞山齋美景的愜適,與友人共飲的相得,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均在這鐘鼓已響、車馬遲回的反差中透露出來。
這首詩寫得十分疏淡,平平道來,包含了一天的活動。語言清新、淡雅,使人從詩情畫意中受到陶冶。首句說“共有樽中好”,卻于共飲處毫未著筆,看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上一篇:《夏日·宋·寇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始聞秋風·唐·劉禹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