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夕〕陰歷正月十五為上元節,這日晚上稱元夕,亦稱元宵、元夜。我國古代有元夕觀燈的風俗。〔玉壺〕指月亮。〔魚龍舞〕指舞魚燈、龍燈之類。
這是一首別有寄托的詞作。詞人假借對一位厭惡熱鬧、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尋求,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高潔志向和情懷。梁啟超《藝蘅館詞選》云:“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其體會是可信的。
詞的上片,極寫元夕燈火輝煌、歌舞繁盛的熱鬧景象。“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寫燈,后一句寫焰火。上元之夜,滿城燈火,就象一夜春風吹開了千樹萬樹的繁花,滿天的焰火明滅,又象是春風把滿天星斗吹落。真是一片燈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繚亂。“花千樹”、“星如雨”,不僅寫出了燈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給人熱鬧非凡的感覺,渲染出了節日的熱烈氣氛。“寶馬雕車香滿路”,是寫游人之盛。但這里主要還是為了渲染氣氛,所以,作者并沒有對游人作具體描繪,只是從整體印象上概括地勾勒了一筆。然而,游人如織、仕女如云的景象卻已躍然紙上。最后三句描繪歌舞之樂。節日的夜晚,一片狂歡景象,到處是笙簫齊鳴,到處是彩燈飛舞,人們在忘情地歡樂著。“一夜魚龍舞”,寫出了人們徹夜狂歡的情景。
下片寫尋覓意中人的過程。“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觀燈看花的婦女,頭上戴著“蛾兒”、“雪柳”、“黃金縷”等裝飾品,一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整整齊齊,漂漂亮亮。她們一路笑語,帶著幽香,從詞人眼前走過。這里作者具體地描寫了觀燈的游人,也是對上片“寶馬雕車香滿路”描寫的一個補充,同時,一個“去”字,也暗傳出對意中人的尋覓。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尋找著,辨認著,一個個少女美婦從他眼前過去了,可是,卻沒有一個人是他要尋找的。那么,他所要尋找的意中人在哪里呢?“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經過千百次的尋覓,終于在燈火冷落的地方發現了她。人們都在盡情的狂歡,陶醉在熱鬧場中,可是她卻在熱鬧圈外,獨自站在“燈火闌珊處”,充分顯示了“那人”的與眾不同和孤高。“眾里尋他千百度”,極寫尋覓之苦,而“驀然”二字則寫出了發現意中人后的驚喜之情。這里作者以含蓄的語言,表現了人物內心的活動。
這首詞先用大量筆墨渲染了元夕的熱鬧景象,最后突然把筆鋒一轉,以冷清作結,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造成了境界上的強烈反差,深化了全詞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強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燈火寫得愈熱鬧,則愈顯“那人”的孤高,游人寫得愈忘情,愈見“那人”的不同流俗。全詞就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手法,反襯出了一個自甘寂寞、獨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
作者寫這樣一個不肯隨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棄疾力主抗戰,屢受排擠,但他矢志不移,寧可過寂寞的閑居生活,也不肯與投降派同流合污。這首詞就是他這種思想的藝術反映。
上一篇:《閑居初夏午睡起·宋·楊萬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