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王安石不僅是杰出的政治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文學家。他的散文,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一個席位;他的詩,尤其是后期詩歌,被稱為“半山體”,在宋詩中獨樹一幟。他和司馬光一樣,在生活上比較古板嚴肅,不近女色,不好飲宴游樂,所以很少填詞。現在《全宋詞》所收他的詞,不過二十九首。但是,畢竟厚積薄發,一通百通,偶一試手,也未可小覷。
王安石晚年罷相之后,閑居江寧府(即金陵,今江蘇南京),隱居于金陵城東北隅的半山定林。宋時這里離城約七里,離鐘山也約七里,處在半途之中,因稱“半山堂”,他晚年也就號“半山”。他很喜歡金陵,對金陵也非常熟悉。
據《古今詞話》等記載,當時有好幾十人都以“金陵懷古”為題填寫了《桂枝香》,但以王安石這一首為絕唱。
這是一首對景懷古之作,所以仍按上片寫景,下片懷古抒情的結構來寫。但無論寫景還是抒情,都令人叫絕。
金陵是六朝建都之地,雖然隋、唐以后,已是“金陵王氣黯然收”(杜牧《西塞山懷古》),但畢竟曾是帝王之都,就像落魄的英雄總還是英雄,死去的老虎仍然是老虎一樣,畢竟仍有一種靈氣,一種霸氣。金陵四面群山環抱,即杜牧詩中所說的“山圍故國周遭在”(《石頭城》),面臨長江,著名的秦淮河穿城而過,集壯美與秀美于一身。前人吟詠金陵的詩文不少,也不乏名篇秀句。能不能化前人秀句為己用,能不能自鑄偉詞,描繪出自己心中的金陵,是成敗的關鍵。
王安石選取的是秋景,而且是晚秋,自然先有一種蕭瑟落寞的意味。“千里澄江似練”,化用南朝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名句“澄江靜如練”。“翠峰如簇”是自鑄偉詞。“簇”,聚攏。又與“鏃”通,箭矢。群峰如箭矢般聚在一起,就很有氣勢了。后來元張可久的散曲《山坡羊》中的名句“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就是從這里化出的。江上是征帆去棹,岸上是酒旗斜矗,依然是繁華景象。這是近景。“彩舟云淡,星河鷺起”兩句,就像攝像的鏡頭漸漸搖到遠景,照應首句的“登臨送目”,攝出的是煙波浩渺、云影星光。江上畫船,如行云中;江中白鷺洲,似欲騰空而起。如此江山,以一句“畫圖難足”綰結,堪稱大手筆。
下片懷古。既然是金陵懷古,當然就不能離開六朝興亡的故事。“念往昔繁華競逐”一句,概括了六朝三百多年的荒唐歷史。北方已被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占領,東晉、宋、齊、梁、陳不過成了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但是六朝統治者的驕奢淫逸、醉生夢死卻是曠古未聞的。一直到陳,隋兵韓擒虎的部隊已經打到城下,陳后主還在和寵妃張麗華、孔貴嬪等在結綺閣樓上尋歡作樂。城破以后,躲入枯井,最終落得亡國殺身的結局。“嘆門外樓頭”,用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意,寫的就是這件事。
千古以來,凡是在金陵登臨遠望,都會感嘆六朝的興亡,“漫嗟榮辱”。但是,王安石卻不僅僅是嗟嘆歷史而已,他是政治家,是革新人物,雖然在新舊兩派的斗爭中失敗了,新法也已經盡廢,自己不過是循例以宰相遭貶,安置一閑職養老。表面上看,已經虔心禮佛,似乎不問世事了。但是對日益惡化的形勢,對自己下臺以后新舊兩黨的無能,對國家的前途,他還是并未完全忘懷的。所以,結尾處化用杜牧《夜泊秦淮》詩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句,并不是像他在《望江南·皈依三寶贊》中所說的“愿我六根常寂靜,心如寶月映琉璃”。此老心中,是仍有丘壑的。難怪蘇東坡在讀了這首《桂枝香》以后,會感嘆說:“此老乃野狐精也。”
上一篇:《《送胡邦衡謫新州》張元干》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