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劉大櫆·《海舶三集》序
乘五板【2】之船,浮于江淮。滃然云興【3】,勃然風起【4】,驚濤生,巨浪作,舟人仆夫失色相向【5】,以為將有傾覆之憂、沉淪之慘也【6】。又況海水之所汩沒【7】, 渺爾無垠, 天吳睒晹【8】, 魚黿撞沖, 人于其中, 萍飄蓬轉【9】, 一任其掛罥奔馳【10】, 曾不能以自主, 故往往魄動神喪, 不待檣摧櫓折, 而夢寐為之不寧。顧乃俯仰自如, 吟詠自適, 馳想于沆瀣之墟【11】, 寄情于霞虹之表 【12】, 翩然而藻思翔 【13】 , 蔚然而鴻章著 【14】, 振開、寶之余風【15】, 髴乎杜甫、高、岑之什【16】, 此所謂神勇者矣【17】!
余謂不然。人臣懸君父之命于心 【18】, 大如日輪, 響如霆轟, 則其于外物也, 視之而不見其形, 聽之而不聞其聲。彼其視海水之蕩潏 【19】, 如重茵莞席之安【20】; 視崇島之峌當前【21】, 如翠屏之列、幾硯之陳; 視百靈、怪物之出沒而沉浮【22】, 如佳花、美竹、奇石之星羅于苑囿; 歌聲出金石【23】, 若夫風潮澎湃之音。彼固有不及知者【24】, 而又何震慴恐懼之有?
翰林徐君亮直先生以康熙某年之月日 【25】, 奉使琉球, 歲且及周【26】, 歌詩且千百首, 名之曰 《海舶三集》。海內之薦紳大夫莫不聞而知之矣。后二十余年, 先生既歸老于家【27】, 乃命大櫆為之序。
【注釋】
【1】 舶: 大船。
【2】 五板: 言其長大。
【3】 滃(weng) 然: 云氣涌起的樣子。
【4】 勃然: 興起的樣子。
【5】 仆夫: 仆人。
【6】 沉淪: 此指溺水。
【7】 汩 (gu) 沒: 水勢好象要把人船吞沒。
【8】 天吳: 《山海經》中說的水神。睒(shan) 睗(shi): 形容水神睜大眼睛, 目光變化快。
【9】萍飄蓬轉:比喻隨風浪飄蕩,不能自主。
【10】掛罥(juan):牽掛。
【11】沆瀣(hang xie)之墟:露水所從來的地方。
【12】表:外層。以上兩句刻意形容《海舶三集》作者的神思,極寫其從容。
【13】藻思翔:藻思,藻麗的文思。翔,飛翔。此比喻捕捉形象。
【14】鴻章:大文章。
【15】開、寶:唐代開元、天寶時期,即指盛唐時期。
【16】髣髴(fang fu):好像、高,高適。岑,岑參。以上三人皆唐代詩人。什,篇章。
【17】神勇:異常勇敢。
【18】懸:高高掛在心上。
【19】潏 (yu):水涌。
【20】重菌(yin):兩層墊褥,喻安適。莞(guan):此指用莞草織成的席子。
【21】峌(die nie):高高的樣子。
【22】百靈:許多稀見動物。怪物,奇異之物。
【23】金石:用金屬或用石制成的樂器。
【24】彼:海水與海中諸物。
【25】徐君:徐葆元,清長洲(今蘇州)人,康熙時,使琉球,封國王。有《中山傳信錄》。
【26】歲且及周:近一年。
【27】歸老;年老退休,歸于田里。
【賞析】
序文是寫在一部書或一篇詩文前的文字,大約始于漢代。一篇臻于上乘的序文,常因巧于提要、鉤玄,能執簡御繁,措詞適宜,又具抒情色彩而斐然成章,流傳百世,成為文學史上散文作品的佳構。《海舶三集序》本是為徐葆元奉使琉球時所作詩集而寫的序文,是一篇評論詩歌的文章,極易褒貶失義,揄揚過實。大櫆卻獨出機杼,避開直接評價,以濃墨極力鋪陳海上風濤之險,襯托海上吟詩之奇,著重抉發詩作者一心以使命為重,履險如夷,從容吟詠的氣概和風度。其構思之妙令人嘆為觀止。
姚范評論唐韓愈文章開頭往往“劈頭涌來”,“雄才獨出”,劉大櫆的文章也多施此法——起筆峭立。“乘五板之船,浮于江淮。滃然云興,勃然風起,驚濤生、巨浪作,舟人仆夫失色相向,以為將有傾覆之憂、沉淪之慘也。”從江淮寫到海上,狂風大作,巨浪涌起,大有舟覆人沒之危,舟人仆夫誰不為之失色驚懼。而詩作者卻在這驚濤駭浪, 眾人皆懼的環境中“俯仰自如, 吟詠自適, 馳想于沆瀣之虛, 寄情于霞虹之表, 翩然而藻思翔,蔚然而鴻章著, 振開、寶之余風,髴乎杜甫、高、岑之什”。開頭凌空而起, 截除了一般序文中常見的浮詞套語, 使筆勢不但更為峭健, 而且新奇、不同凡響。
善用比喻是其文章又一特色。以“大如日輪, 響如霆轟”喻使者一心在使命上, 其它一切皆置于九霄。以“如重菌莞席之安”,“如翠屏之列、幾硯之陳”,“如佳花、美竹, 奇石星羅于苑囿”,“歌聲出金石, 若夫風潮澎湃之音”, 盡寫海中諸物、海上艱險在詩作者眼中是如此平常, 而且賞心悅目, 有何“震慴恐懼”, 簡直似閑庭信步一般。詩作者氣概風度盡訴筆端。這里一連串的比喻, 頓時使文章絢爛宏肆, 氣盛言宜, 感染力量陡增。
劉大櫆是桐城派“三祖”之一。他在接受方苞“義法”理論的基礎上, 突出地提出了“神氣”說。“神”即精神, 是作者的心胸氣質在文章中的表現;“氣”指洋溢在文章字里行間的氣勢。“神”與“氣”的統一, 就形成了文章的藝術境界, 或雄渾, 或飄逸, 或靜穆……而要將其化作文字的和諧的色彩、自然的節奏, 雋永的韻味, 還必須靠駕馭文字的嫻熟, 筆墨的高度凈化。表面上自然樸素, 渾然天成的文字, 如仔細考察, 常可見作者苦心經營的妙筆。試看本文片段:
又況海水之所泊沒, 渺爾無垠, 天吳睒睗, 魚黿撞沖,人于其中, 萍飄蓬轉, 一任其掛罥奔馳, 曾不能以自主, 故往往魄動神喪, 不待檣摧櫓折, 而夢寐為之不寧。顧乃俯仰自如, 吟詠自適, 馳想于沆瀣之墟, 寄情于霞虹之表, 翩然而藻思翔, 蔚然而鴻章著, 振開、寶之余風, 髴乎杜甫、高、岑之什, 此所謂神勇者矣!
這里長句、短句錯落有致; 偶句、奇句適當配置, 分明是作家匠心構筑, 然而表面卻自然樸素, 無跡可求。驚險之極, 卻神態安然; 又自有一番情韻扣人心弦。以此觀之, 《海舶三集序》堪稱歷代序文中較有特色的一篇佳作。
上一篇:《古文觀止·姚鼐·《泰山道里記》序》鑒賞
下一篇:《古文·三峽》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