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涼州詞》(三首)是作者晚年的作品。
唐代的涼州轄地相當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州治在姑臧(今甘肅武威),屬隴右道。涼州是屏障長安的重鎮,也是著名的國際交通大道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吐蕃從唐代宗廣德元年(763)以來連年興兵,占據西北數十州。唐德宗茍安求和,竟承認被占州縣為合法,給吐蕃騷擾內地大開方便之門。面對如此現狀,作者深為不滿,寫下了《涼州詞》三首絕句。第一首記敘安西被吐蕃攻占后,大量絲織品被掠奪的事實。
開頭兩句,寫景兼點時令,著意描繪了邊地一片壓抑的平靜景象。春天來了,在這淪陷了的邊塞城堡一帶,暮色蒼茫,陰雨紛紛,自南北返的大雁低飛著;蘆葦根上長出的短短的嫩芽,像小小竹筍一般,快長齊了。如果在內地,這該是早春的景色,涼州氣溫回升慢,會遲些日子。用“蘆筍”寫早春,元稹有“帶霧山鶯啼尚小,穿沙蘆筍葉才分”的句子,蘇軾的“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更是為人熟知的歡快筆調。然而這里都沒有一點歡樂情緒。分開看,起句是天上景,取仰望視角;承句是地面景,取俯瞰視角。這為下文將要出現的沙漠駝鈴布置了一個空間背景,而且迷離暗淡的暮色、清冷低沉的氣氛,烘托出作者悒郁不平的情懷,為全詩感情奠定了基調。
三句在前面的背景上,畫出主體畫面:這時無數的駝鈴聲從遠遠的沙漠上緩緩過去了,這該是運送絲織品到已成吐蕃據點的安西去的吧?“無數”,形容馱隊之大,負載之多;一個“應”字,表現揣度的語氣,似乎不肯定,卻更有余蘊,感嘆、不滿兼而有之?!鞍参鳌北緸樘莆饔蛑劓?,設都護府,管轄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貞元六年(790)后盡入吐蕃。作者這樣寫,含有對處于吐蕃奴役下的安西人民的懷念之情,也有諷刺唐王朝長期不能收復失地的用意。最后一句,揭出全詩主旨,貌輕實重,起到壓軸作用。
作者青年時期寫的《征西將》,借初唐收復碎葉的軍事行動,熱烈贊揚邊疆將士的功績:“幾道征西將,同收碎葉城?!奔耐兴笫諒桶参魉逆偟膹娏以竿?,力度大,情緒高;晚年的《涼州詞》,情思沉痛,語調哀怨。
這首絕句,疏朗流暢,通俗自然,描繪具體生動,不作抽象議論。他把憂國之情融于景物描寫之中,把不滿之意寄于嘆息沉思之間。沈德潛說:“七言絕句,貴言微旨遠,語淺情深,為清廟之瑟,一唱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唐詩別裁集·凡例》)作為絕句多樣風格中之一種風格看,張籍此首可入其列。
上一篇:張籍《涇州塞》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建《江南三臺詞四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