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歌·漢樂府·長歌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長歌行》是樂府古辭,共三首,宋人郭茂倩把它收入《樂府詩集》中的“相和歌辭”平調曲內。
原文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①。
陽春布德澤②,萬物生光輝。
??智锕澲?,焜黃華葉衰③。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
導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
來到主人門,奉藥一玉箱。
主人服此藥,身體日康強,
發白復更黑,延年奉命長。
苕苕山上亭,皎皎云間星。
遠望使心悲,游子戀所生,
驅車出北門,遙觀洛陽城。
凱風吹長棘,夭夭枝葉傾。
黃鳥飛相追,咬咬弄音聲。
佇立望西河,泣下沾羅纓。
注釋
①晞(xī):因日曬而干。 ②陽春:春天。德澤:恩惠,這里指春天的陽光雨露。 ③焜(kūn)黃:植物枯黃貌。華:同“花”。
賞讀
《長歌行》第一首以園中葵葉上面的朝露易干起興,引出對萬物衰盛的聯想:陽春時節,萬物崢嶸,生機一片,可節氣入秋,難免花葉枯黃,凋零衰敗大自然的規律誰能違抗?作者深切感到時光流逝之無情,恰似百川東流歸大海。進而點明主題,提醒人們及時努力,莫讓青春年華付之東流,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第二首寫追慕神仙,服藥長壽。面對無窮的宇宙,人生是多么短暫而又渺小,于是受仙人指引,登臨太華山,采摘靈芝,延年益壽。反映出人們渴望盛年常駐,追求長生不死的理想。這種理想是漢代社會普遍追慕神仙的思潮反映,也是一種美好的祝愿。
第三首抒寫游子思親的感情。游子驅車,從洛陽城北登上旅途。帶著依依不舍的感情,佇立長亭,顧念慈母,不忍飄然而去。篇尾引用戰國時代衛人吳起的典故。吳起離衛時,曾與母親訣別說:不為卿相,不復入衛。后來母死,終不歸衛。詩人佇立長亭之際,對自己在未來旅途中的際遇感到茫然,便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身邊,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在迷惘之中,聯想起吳起淚泣西河,終不歸衛的故事,不禁淚濕羅纓。本篇所抒寫游子思親的主題,情真意切,毫無矯揉造作的虛情假意。
《長歌行》三首從三個不同的側面反映出漢代社會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及時努力,珍惜時光;無病無災,健康長壽;親人團聚,共享天倫。而每一篇的內容、立意、思想、情趣、格調各不相同,表現在詩歌藝術風格上的特色也迥異?;蜻\用對興手法,語言精警,形象鮮明,哲理深刻;或語言樸素、敘述平順,表達美好祝愿;或語言清麗,情景交融,用典貼切,情暖人心。總之,每一首都是引人入勝的傳世杰作。
上一篇:《唐詩·白居易·長恨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