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天門謠》
牛渚天門險,限南北、七雄豪占。②清霧斂,與閑人登覽。③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輕吹新《阿濫》。④風滿檻,歷歷數、西州更點。⑤
【注釋】 ①天門謠:據宋·王灼《碧雞漫志》卷四所稱引,本篇詞調實為《朝天子》,“天門謠”是作者根據文義改題的新名。②牛渚: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五《太平州·當涂縣》:“牛渚山在縣北三十五里,突出江中。……(南朝梁·顧野王)《輿地志》云:牛渚山首有人潛行,云此處連洞庭,旁通無底,見有金牛,狀異,乃驚怪而出。”按:即采石磯的別名。天門:同上書:“天門山在縣西南三十里,有二山夾大江。”限南北: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錄》,魏文帝曹丕欲伐東吳,至廣陵(今江蘇揚州),見長江波濤洶涌,嘆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限,隔。七雄:宋·沈立《金陵記》謂當涂(采石礬宋時屬當涂,即今安微當涂)地理位置重要,“六代英雄迭居于此,以斯地為上游,廣屯兵甲,代筑墻壘”。按:此謂“七雄”,或兼南唐而言之。③斂:收斂。此猶言“消散”。與:給、讓。④滟滟(yan yan艷艷):水波動蕩泛光貌。塞管:笛。因其為管樂器,而塞上多用之,故稱。《阿濫》:宋·王灼《碧雞漫志》卷四:“《中朝故事》云:驪山多飛禽,名‘阿濫堆’。明皇(唐玄宗)御玉笛采其聲,翻為曲子名,左右皆傳唱之,播于遠近,人竟以笛效吹。……賀方回《朝天子》曲云: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孤吹新《阿濫》。’即謂《阿濫堆》。江湖間尚有此聲,予未之聞也。漢·史游《急就篇》:“鳩鴿鶉鴳中網死。”唐·顏師古《注》:“鴳,雀也,一名‘雇公’,俗呼‘阿濫堆’。”按:“阿濫”似即“”之緩讀。⑤檻(jian見):欄桿。歷歷:清晰貌。西州:故地在今南京。《主平寰宇記》卷九。《升州·上元縣》:“東府城,在縣東二里。《輿地志》云:晉安帝義熙十年筑其城。西即簡文帝為會稽王時第;其東則丞相、會稽文孝王道子府。謝安石薨,以道子代領揚州。第在州東,故時人號為‘東府’,而號府廨‘西州’。”更點:打更的鼓點。
【譯文】 牛渚天門山,地勢真奇險。大江隔南北,七朝豪雄占。我來登石磯,恰逢晨霧散。天公似有意,讓人閑游覽。更待明月升,江潮滟滟滿;羌笛吹新曲,好風拂亭檻;側耳向金陵,歷歷數更點。
【總案】 此詞上片前二句追昔,劍拔弩張,氣勢蒼莽;后二句撫今,輕裘緩帶,趣味蕭閑。小令體制本即短小,而半首之內如此大起大落,筆力甚健。下片不承上“登覽”字展開描寫眼底風光,偏說要在此流連至夜,好山好水的魅力,未著一字而盡得風流。“待”字以下,虛境實寫,江月笛風,垂手可掬,遐鐘遠鼓,傾耳可聞,幾不辨其為憑空懸想之辭。至其主旨,則由昔日的軍事要塞今竟成為閑游勝地這一事實,揭示江山守成在德不在險的歷史哲理。金陵距采石磯有百里之遙,“西州更點”豈可以“歷歷數”?卒章牽入六朝故都,是否要人們牢記歷史的晨鐘暮鼓,以六朝前車為鑒戒呢?妙在不和盤托出,耐人尋思。百年后,岳飛之孫岳珂在鎮江北固山懷古作《祝英臺近》詞,結處即整用“歷歷數、西州更點”七字。同一處金陵鐘鼓,二人一在北宋,一在南宋,分別從上游和下游兩個方向去諦聽。賀詞原唱即佳,岳珂信手拈來,竟如天造地設一般,亦堪擊節。
上一篇:黎廷瑞《大江東去題項羽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蔣捷《女冠子元夕》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