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虞美人 春愁》
東風蕩飏輕云縷。時送蕭蕭雨。①水邊臺榭燕新歸。②一口香泥濕帶、落花飛。海棠糝徑鋪香繡。③依舊成春瘦。④黃昏庭院柳啼鴉。⑤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⑥
【注釋】 ①蕭蕭雨:蕭,也作瀟。蕭蕭,風雨聲。②臺榭:指建筑在高臺之上四邊敞開的小樓閣,一般供眺望或游觀之用。③糝:(shen深)米粒。以米和羹也叫糝。鋪香繡:是說海棠花落,和于徑上泥土之中,繽紛斑斕,有如錦繡,且散發(fā)花香,故曰“鋪香繡”。④成春瘦:花落則春光減色,有如人之消瘦,此言春亦兼及人。⑤柳啼鴉:歸鴉啼于柳上。⑥折梨花:月下折梨花,月光花色兩無分別,都是白色,所以說是帶著月光(和月)折梨花。
【譯文】 東風輕輕地吹拂,云兒縷縷隨風飄過。蕭蕭春雨時緊時緩不停歇。茫茫水邊的小樓閣,新歸的燕子忙筑窩。口銜香泥穿煙雨,落花粘身頻飛過。
小徑上落滿了海棠花,繽紛斑斕花香四發(fā)。綠肥紅瘦人愁煞。更哪堪,黃昏時節(jié),庭院里柳樹落啼鴉。還記得嗎,朗月如輝的月光下,那人帶著素潔的月色,輕輕折下如雪的梨花。
【集評】 宋·周密:“評《虞美人》詞云)陳龍川好談天下大略,以氣節(jié)自居,而詞亦疏宕有致。”(張宗櫹《詞林紀事》卷十一引)
【總案】 與陳亮那些感情慷慨激烈的詞作相比,《虞美人·春愁》這首抒情小詞,顯得格外嫻雅。它婉曲清麗,即置之秦觀《淮海集》中,也不失為佳作。詞的上片極力從客觀景物中選取可以引追春愁的細事來寫典型環(huán)境,皆由主人公耳之所聞及于目之所見,沒有直接寫主觀情思。下片由景及情,作者從眼前鋪滿落花的小徑寫到傳入耳中的柳上啼鴉聲。然后轉到主人公所思念的“那人”。既無一句不是寫景,也無一句不是寫情。詩人筆下的春景給人以凄涼之感,這正是他的情緒的反映。花開花落,本屬常事,但卻觸發(fā)了多情詩人的百端愁緒。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不滿南宋朝廷向金人屈膝稱臣,因循茍安。他曾多次上書孝宗皇帝陳述恢復策略,都無結果。在長期的鄉(xiāng)居中,被奸人陷害,幾乎被殺。但仍不屈其志,思為世用。他的不平之氣,多次在詞里抒發(fā)出來。這首《虞美人·春愁》詞就是其中的一首。把這些詞和他的生平遭遇、政治思想聯(lián)系起來看,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愁”的內涵很清楚,這就是:年華易逝,壯志難酬。由于在藝術手法上,運用比興,層層勾勒,所以構成了深曲凄麗的境界。
上一篇:呂渭老《薄幸》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吳文英《解語花梅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