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卜算子》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①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②引疏砧,斷續殘陽里。③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④盡無言,誰會憑高意。⑤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云誰寄?⑥
【注釋】 ①江楓:江邊楓樹。汀蕙:汀洲蕙草。②楚客:客居楚地的人。詞人自謂。③引:鳴響。疏砧:稀疏的搗衣聲。砧:搗衣石。④翠峰十二:巫山十二峰。巫山有峰甚多,著稱者有十二座。舊時用“巫山十二峰”喻男女之事。李端《巫山高》:“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⑤憑高:居高望遠。⑥奈:無奈。歸云:指離去的情人。此化用楚王會巫山神女之事。宋玉《高唐賦》記:楚王與巫山神女會于高唐。臨別,神女自謂“旦為行云,暮為行雨?!痹~人在《傾杯》中也寫道:“楚峽云歸,高陽人散?!币馔?。這句意為,情人千里睽違,縱寫得滿紙相思,又能寄給誰呢?
【譯文】 江邊的楓葉漸漸老了,沙洲上的蕙草已一半凋零,滿眼都是衰落的紅和殘敗的綠,一片凄涼!我這個楚地的人來到這里作客,正逢著晚秋的時光。夕陽斜照大地,疏疏落的搗衣聲斷斷續續地響。我對著蒼茫的夜景思念遠方的愛人,新的悲愁和舊的憾恨接連交疊在心房。人,相距遙遙千里,各在天一方。兩處思戀的情懷,隔著千重山萬重水,迷迷蒙蒙。雨停了,天空高遠,極目把巫山十二峰眺望。我始終默默無語,有誰了解我為著什么登高,有誰知道我心里滿懷哀傷?縱使寫了傾吐離愁別恨的書信,又有誰駕著云朵替我送去遠方? (楊光治譯)
【集評】 清·周濟:“后闋一氣轉注,聯翩而下,清真最得此妙。”(《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
【總案】 此詞乃柳永宦游江南時的作品,所抒寫的是一個古老而又常青的文學主題——離別相思。詞人將凄惻的念遠傷懷之情置于暮秋這個大背景上來描寫,使之更為濃烈,更為悲愴動人。詞人善于融情入景,組織一系列象征意義很強的審美意象,如漸老的江楓,半凋的汀蕙,敗紅衰翠,疏砧、十二翠峰等,構成一個悲凄的藝術氛圍。只要一進入這個氛圍,便可感受到一股強烈的情感流激蕩而來,撞擊著讀者的心扉。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到詞人的肝腸在斷裂,靈魂在顫抖。并將身世之感(楚客)打入離愁別恨之中,讓人體味到一種波動不安的、具有廣泛意義的人生失意和心靈枯竭的情緒。豐富了詞的內涵,拓展了詞的境界,對秦觀詞具有直接的開導作用。
上一篇:辛棄疾《卜算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史達祖《雙雙燕詠燕》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