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厲鶚·宿龍門山巢云上人房》原文賞析
山樓出樹杪,夜宿萬山中?;[不驚定,鐘聲疑在空。背窗棲鳥影,滅燭聽松風(fēng)。明日尋階水,應(yīng)添十二筒。
這是一首寫夜宿禪房的五言律詩。巢云上人,僧人名,未詳。龍門山,一名白龍?zhí)渡?。作者自注?“山在錢塘(杭州)之西,俗名小和山。”其上有法庵,作者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夏秋之際某日來游此山,夜宿庵中,領(lǐng)略了禪家的清境,以這首詩記述了當(dāng)時(shí)的真切感受。
這首詩的特色有兩點(diǎn)很值得玩味。第一,是全詩層層推進(jìn),一句一境。“山樓出樹杪”,言禪房之高; “夜宿萬山中”,言環(huán)境空廓?!盎[不驚定”,寫上人的修行; “鐘聲疑在空”,寫詩人的感受。這兩句聯(lián)系密切,尤其不可分割。“定”是佛家語,指修行參禪,心凝于一境而不散亂,不為身外任何利害所動(dòng)?!盎[不驚定”,是極言巢云上人修行之高。詩人來到這遠(yuǎn)離塵世的深山,更為上人修行的情景所感染,難免不洗心凈慮,身心被帶進(jìn)一種禪家的“色空”境界,耳際梵鐘在空中回蕩,此時(shí)這物質(zhì)世界的“空”,也打上了釋教的色彩,使人頓生超凡入圣之想?!翱铡弊钟玫煤芤姽Ψ颍劝锢砀拍詈头鸾虄?nèi)涵,又照應(yīng)了前文的“萬山中”和“不驚定”,有虛有實(shí),虛實(shí)相生,把詩人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和特定心理都熔鑄在一起了。
五、六兩句寫“夜宿”的近景。“背窗棲鳥影”,是所見; “滅燭聽松風(fēng)”,是所聞; “明日尋階水”,是因所聞而有所想。李商隱《因書》詩: “猿聲連月檻,鳥影落天窗”,馮浩注:“言其高”(《玉溪生詩集箋注》)??磥韰栐娛前抵姓諔?yīng)了第一句?!赌鲜贰ぬ蘸昃皞鳌罚?“特愛松風(fēng),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為樂?!?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sush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蘇軾《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云: “自知醉耳愛松風(fēng)?!本褪钦f,“聽松風(fēng)”這是古代親近浮圖的高人們別有寄托的雅好。“滅燭聽松風(fēng)”,詩人仿佛整個(gè)地回到了自然的懷抱,與萬物為一,沉浸到一片松風(fēng)之中,身心俱散,萬念俱空,除了一種禪境的體驗(yàn),似乎一切都不存在了。
但又不完全是這樣,詩人畢竟未能割斷塵緣,所謂“禪境”只是剎那間的體驗(yàn)?!懊魅諏るA水,應(yīng)添十二筒”,聲聲“階水”(照應(yīng)“山樓”),傳入耳畔,詩人終于恍惚而覺悟,思緒又回到了現(xiàn)實(shí)的世界。朱自清先生描寫自己夜宿松堂的情景說: “外面是迷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遠(yuǎn)處幾聲犬吠,教我們知道還在人間世里。”(《松堂游記》)看來,超然物外的夢(mèng)幻,總要受到感官的驚擾,這無論古人還是今人,都并無二致。
第二,是這首詩寫聲音的聽覺感受極為精妙。因?yàn)槭恰耙顾蕖?,視覺的形象便不是重點(diǎn),因此,“虎嘯”、“鐘聲”、“松風(fēng)”、“階水”,就成為詩人審美知覺的主要對(duì)象而被捕捉玩味,在超乎外物形色的狀態(tài)下對(duì)聲音作純粹而直感的體驗(yàn),使人獲得了一種近乎佛家和老莊所說的“滌除玄覽” 的境界。
上一篇:古詩《俞明震·宿涼州》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徐禎卿·寄華玉》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