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頎
朝聞游子唱離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 云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 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 空令歲月易蹉跎。
盛唐時期,詩人薈萃,群星燦燦。作家以詩會友,相互勸勉,在分離之際,總以詩饋遺,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贈別詩。李頎《送魏萬之京》是為晚輩詩人魏萬送行的。
首聯直陳魏萬將行。昨晚微霜初下,今晨游子吟唱離歌橫渡黃河。詩句看似平淡,但詩人巧用景物點明節令,造成離別的典型環境。清晨起來,見微霜滿地,木凋草枯,悲秋之情已動,況友人欲行,離別愁緒,已在不動聲色之中。頷聯設想魏萬在途中的感觸。跋涉在途中的魏萬啊,離親別友,孤身作客他鄉,翻山越嶺,游蹤不定。還能聆聽那南歸大雁的凄喚哀鳴么?雁聲能不觸動他的思鄉念親之情么?照一般寫法,友人離開后,應寫自己如何思念。但作者卻想象魏萬上路后的情景,云山雁聲都觸動他的傷懷之情。非情感之深,怎替人設想得那樣周詳?這是反彈琵琶,出奇制勝。頸聯仍是想象之辭,設想魏萬漸近長安的情景。進了潼關,樹葉變色,寒天逼近。本來是寒氣使樹葉變色,詩人卻故意說成樹色使寒天逼近。這不只是對仗之需,是于平淡之中造新語、立新意的表現。寒氣變樹色,僅是自然現象的敘述,而樹色催寒近,則寫出了一個“想”字。觸樹色變化之景,生關心魏萬冷暖之情,語意豐而情誼深。“御苑砧聲向晚多”,此句是想象游子已到長安。砧聲,搗衣聲,古代搗衣多在秋晚,依舊扣住一個“秋”字?!罢杪暥唷睂懗鼍┏侨硕喾比A,為下聯寫勸勉之辭張本。詩人最后希望魏萬不要把繁華的長安看作行樂的地方,白白地使大好時光在那兒虛度。因詩人比魏萬年長,故勸勉中多殷勤叮囑、諄諄告誡之意。告誡之辭,多屬諍言,只能用于知己好友。由此可見,這對忘年交,已是毫厘無猜,足見其情深誼厚了。
讀李頎的《送魏萬之京》,如同欣賞一幅古樸蒼勁的名畫。它同王勃的年少氣盛充滿積極進取精神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顯得持重深沉,它同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的開朗豪爽、情純似水的《贈王倫》相比,則顯得古樸典雅。該詩選詞用句于樸實之中見奇秀,對仗工整,音節響亮,暢達上口。
上一篇:《送王郎·宋·黃庭堅》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魏二·唐·王昌齡》原文與賞析